祭祀


拼音jì sì
注音ㄐ一ˋ ㄙˋ
词性动词


祭祀

词语解释

祭祀[ jì sì ]

⒈  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ers;

引证解释

⒈  祀神供祖的仪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死而非其罪, 秦 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汉 王充 《论衡·解除》:“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
唐 柳宗元 《监祭使壁记》:“圣人之於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
《红楼梦》第九四回:“除了祭祀喜庆,无事叫他不用到这里来。”
艾芜 《都江堰的神话故事》:“李冰 父子的庙宇,巍然建立在 岷江 岸边 玉垒山 上,享受人民的祭祀。”

国语辞典

祭祀[ jì sì ]

⒈  祭神祀祖的泛称。

《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唐·柳宗元〈监祭使壁记〉:「圣人之于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

祭奠 敬拜

英语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 gods or ancestors

德语Opferung (S)​, ein Opfer darbringen, opfern

法语faire un sacrifice

分字解释


※ "祭祀"的意思解释、祭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远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祭祀火神的场所.

2、东巴大祭风作为纳西族祭祀非正常死亡者灵魂的仪式,“情”与“怵”交错互动、贯穿于整个祭祀过程中。

3、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4、宝辇是祭祀娘娘仪式中,运载娘娘塑像的乘具。

5、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

6、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7、云居寺特意为游客准备了柳条帽,以此来祭祀亲人,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幸福,在体验传统精神和情感的过程中,倡导文明健康的祭祀行为。

8、清明时节许多人到烈士陵园祭祀革命先烈。

9、村里每年都要举行祭祀神祇的仪式.

10、灶神的祭祀方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

11、对于羲皇的祭祀可追索到久远的年代.

12、故于山顶立下庙宇,村民无不顶礼膜拜,日夜香火祭祀

13、在家祭现场,记者看到,一面墙上悬挂着祖宗匣,祖宗匣是长约一米,宽、高各为二十厘米左右的木制长匣,祭祀堂上摆放供果、香炉等祭祀用品。

14、许多中国人会在这时祭祀财神(门神,灶神)。

15、中国作协副*席李敬泽恭读了西王母诞辰祭祀祈福文,祭祀方队朗声诵读。

16、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祭祀月亮的日子。

17、按照天圆地方理念建成的祭祀大殿将成为祭祀的主场地,这个祭祀大殿可以容纳上百人。

18、这种祭祀不能仅视为纪念活动,其本义就是祀神。

19、祭祀是中国古代君王的重要活动之一。

20、以祭祀活动作为创作出发点的郊庙歌辞,在内容上重在描述和表现人与天地、鬼神之交往、沟通,其敬天、亲人的内在精神与祭祀本身的内涵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