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寺

词语解释
官寺[ guān sì ]
⒈ 官署;衙门。
⒉ 官家建的寺庙。
引证解释
⒈ 官署;衙门。
引《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 陇西郡,毁落 太上庙 殿壁木饰,坏败 獂道县 城廓官寺及民室屋,厌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元始 二年, 平帝 罢 安定 滹沱苑 以为 安民县,起官寺市里。”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今朝廷之议,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絜壶飡以入官寺。”
元 萨都剌 《恩荣宴》诗:“银瓮春分官寺酒,玉盃香赐御厨羹。”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馆舍》:“汉 制,官寺,乡亭漏败,墻垣阤坏不治者,不胜任,先自劾。”
⒉ 官家建的寺庙。
引唐 白居易 《闲吟》诗之一:“官寺行香少,僧房寄宿多。”
分字解释
※ "官寺"的意思解释、官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瓦官寺挤得水泄不通。
2、且唐时楼观本为“国观”,仙游寺以法王塔供奉佛祖舍利几近“国寺”,则李、杨悲剧发生之后,也有人可能在这两处官寺内供奉过李、杨的牌位进行超度。
3、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
4、据《金陵梵刹志》等历史文献记载,该地区六朝时期曾为著名的瓦官寺所在地。
5、又零陵蛮羊孙、陈汤等千余人,著赤帻,称将军,烧官寺,抄掠百姓。
6、据记载,只有东晋时的顾恺之,曾在金陵瓦官寺作画,说是“光照一寺”,使“施者阗咽,俄顷得百万钱”。
相关词语
- bēi guān卑官
- fù guān副官
- bǎi guān百官
- chū guān出官
- biàn guān便官
- jǐng guān警官
- zūn guān尊官
- bài guān拜官
- bèi guān备官
- zhōng guān中官
- bǎn guān板官
- bù guān不官
- zuò guān做官
- wǔ guān武官
- bǎo guān保官
- shōu guān收官
- guān jiā官家
- sì guān祀官
- cóng guān从官
- qì guān器官
- tíng sì亭寺
- ān sì庵寺
- gū shān sì孤山寺
- dū sì都寺
- shān sì山寺
- xū mí sì须弥寺
- jiān sì监寺
- xiāng sì乡寺
- jiǎng sì讲寺
- qīng sì卿寺
- lā shāo sì拉稍寺
- sì rén寺人
- zhú sì竹寺
- dǐ sì邸寺
- sì hù寺户
- sì shè寺舍
- fén sì坟寺
- lā bù sì拉布寺
- xiāo sì萧寺
- sēng sì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