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异行


拼音yì xíng
注音一ˋ ㄒ一ㄥˊ

繁体異行

异行

词语解释

异行[ yì xíng ]

⒈  优异的品行。

⒉  指有优异品行的人。

⒊  谓素质不同。

⒋  异端或怪异的行为。

引证解释

⒈  优异的品行。

《后汉书·顺帝纪》:“其有茂才异行,若 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 欲限年四十已上方可举察, 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然予旌者什一二……盖奇节异行,事近矫饰,未可为天下恒典也。”

⒉  指有优异品行的人。

宋 秦观 《任臣上》:“奇材异行实为时辈所见推者。”

⒊  谓素质不同。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阳阴殊性,男女异行……男以彊为贵,女以弱为美。”

⒋  异端或怪异的行为。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当是之时,异行者有诛,异言者有禁,防之又如此其备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倾邪险怪,诡诈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世衰俗降,人自为学……诡言异行遍海内。”

⒌  分开排列,犹言分道扬镳。

唐 沉亚之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诗:“客子去 淮阳,逶迤别梦长……烟月期同赏,风波各异行。”

分字解释


※ "异行"的意思解释、异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他是再自然不过的举动,别人看来却是奇闻怪事,是狷介之举,是“异行”。

2、富贵皆人所欲也,虽有君子之行,犹有饥渴之情。君子耐以礼防情,以义割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小人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得苟佞,苟佞则有罪。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

3、而在更外围的灌木丛中有着一只特立异行的黑虎。

4、试想,若是一个现代化政党,怎麽会容许政务官长期奇言异行而不加以纠正或撤换?

5、安心死去,无后顾之忧。淮南子?泰族:『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此异行而归于善者。』

6、主营五金,标准件,异行螺丝,沉头,内六角,地脚丝等等…

7、结果就想到了雷戈这个‘英明神武’的蠢才,黄沙口虽未与之谋面,但对此人的异行却留下了深刻印象,与这种人打交道不累,一是一,二是二,好过勾心斗角。

8、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

9、摄影机也穷追不舍她的各种奇言异行,不仅止于抢拍她踉踉跄跄步出夜店,或是臂挽臂地紧勾著新欢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