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rén

庶人


拼音shù rén
注音ㄕㄨˋ ㄖㄣˊ

庶人

词语解释

庶人[ shù rén ]

⒈  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宋·苏轼《教战守》

the common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西周、春秋 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

《大盂鼎》:“易女邦司四白,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
《左传·襄公九年》:“其士竞於教,其庶人力於农穡。”
杨伯峻 注:“庶人当为农业生产之主要担负者。”
《管子·君臣上》:“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

⒉  平民,百姓。

《书·洪范》:“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
孔 传:“有大疑,先尽汝心以谋虑之,次及卿士、众民。”
《汉书·食货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万,而贫者食糟糠。”
《镜花缘》第七回:“请旨謫为庶人,以为结交匪类者戒。”

⒊  古代特指官府的吏役。

《书·胤征》:“嗇夫驰,庶人走。”
孔颖达 疏:“庶人走,盖是庶人在官者,谓诸侯胥徒也。”
《仪礼·丧服》:“庶人为国君。”
贾公彦 疏:“庶人为府史胥徒。经不言民而言庶人,庶人或有在官者,据在官者而言之。”
《礼记·曲礼上》:“庶人齕之。”
孔颖达 疏:“庶人,府史之属也。”

国语辞典

庶人[ shù rén ]

⒈  平民、百姓。

《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三国演义·第七八回》:「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惧孤。」

德语der einfache Mann

分字解释


※ "庶人"的意思解释、庶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2、黄色原来属于庶人服色,在盛唐时期才开始在宫中流行。

3、《尚书·洪范》说周武王问政于箕子,箕子建议他除了“谋及卿士”、“谋及卜筮”外,还要“谋及庶人”。

4、青草明年春离亭燕不等只消烈酒醉得深,宫宇覆上苔痕王孙作庶人史册太多浮沉。小曲儿

5、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

6、明帝初,表陈庶人禧、庶人愉等,请宥前愆,赐葬陵域。

7、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

8、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9、“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0、其实,“礼不下庶人”是讲具体的礼仪规定的,不能抽象成阶级原则;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看, 庶人都是有“礼”的。

1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2、当陈恪背诵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时,他满意的睁开眼睛,能背到这里,就说明三郎今天用功了。

13、唐庶人朱聿键未得诏旨私自领兵进京,这是司礼监三法司堪实,内臣以及宗人府朝议,具实定罚的。

14、李林甫死后遭杨国忠诬陷,时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子孙流岭南,家产没官,改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

15、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

16、贞观十八年,冬十二月壬寅,庶人李承乾卒于黔州。

17、第一步,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成庶人后,武则天便开始对皇后下了手。

18、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

19、距今1000多年前的大唐,宫廷政变屡有发生,玄武门政变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其子李承乾也想效仿,却落败被废为庶人

20、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