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ì hǔ
注音ㄉ一ˋ ㄏㄨˇ
⒈ 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
⒈ 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参见“鲁鱼”、“鲁鱼帝虎”。
引《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
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 宋 黄伯思 《校定楚词序》:“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
清 许增 《<山中白云词>缀言》:“陈眉公 《续祕笈》仅载下卷,以‘乐府指迷’标题,《四库存目》仍其名,中间帝虎陶阴,指不胜屈。”
⒈ 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产生的讹误。见《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学部·正谬误》。
1、怎么?帝虎没人了吗?竟然派出你们这两个连毛还没长齐的臭小子上阵吗?
2、天老仍旧在大战,他一人独对帝虎和段崖,非但没有败亡,还以摧枯拉朽之势,竟有要胜出的征兆。
3、这部书的校勘实在太差,再加以辗转传抄,以致于鲁鱼帝虎,错误百出。
4、见状,天老大悲,他自身都难顾,已无暇去助黑白无常,黄老则极力想摆脱帝虎和段崖,奈何无法,短短瞬间就中了数招,嘴角溢出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