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色


拼音jī sè
注音ㄐ一 ㄙㄜˋ

繁体飢色

饥色

词语解释

饥色[ jī sè ]

⒈  参见:饥色,饥色。

引证解释

⒈  飢饿的面色。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举头忽见一人,行步獐狂,精神愰惚,面带飢色,腰剑而行。”
飢饿的面色。饥,通“飢”。 《晏子春秋·谏上十四》:“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宋 秦观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道山虽云佳,久寓有饥色。”

国语辞典

饥色[ jī sè ]

⒈  饥饿的脸色。

《孟子·滕文公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东都大荒,官僚军民,皆有饥色。」

分字解释


※ "饥色"的意思解释、饥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因而在大敌当前之时,并肩作战的友军,有的食丰履厚,武器精良,气焰凌人,有的却面有饥色,器械窳劣。

2、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他脸上没有神的标志,跟龙皓一样是个凡人,一个瘦小枯干、满面饥色、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原始人。

5、美国本土远离战区,许多重要装备需要从国内远洋运输,正是所谓“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6、一张张翻看并研读这些照片,仿佛漂流在一条让人伤心的河上,就像身处英国诗人布莱克笔下的泰晤士河畔,似乎“看见每一个过往行人都是满脸饥色,满脸愁苦。”。

7、可能是最近赏金猎人带来了大量物资,镇内的居民看起来要比马多镇好多了,至少脸的饥色没有了。

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9、“颇闻京门士大夫,遭虐尤甚,……虽巨富之家,寡有全者,刻密云一带,龙种所聚,大都面有饥色,身无完肤。

10、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11、那少年面有饥色,但是眼神很清澈,皮肤更是白的像个娘们,从他年轻人的介绍中,张想知道他叫无忧,因为年纪大了,没有被那些门派看中,只有做了散修。

12、的赶车人瘦削而带有饥色的脸仍在脑子里盘旋。

13、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14、我继续驱车前进,那打盹的赶车人瘦削而带有饥色的脸仍在脑子里盘旋.

15、(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1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孟子到各国游说放弃战争施行仁政。孟子对梁惠王说:“你厨房内有肥肉,马厩里有壮马,老百姓却面有饥色,野地里到处是白骨,这等于率兽食人。国家要富强必须要爱护人们。”

17、列子的妻子说:「听人说,嫁给有学问,聪明能干的男人,就会终身享受荣华富贵,可是我这可怜人,却饿得面有饥色,衣不蔽体。

18、因而在 大敌当前 之时,并肩作战的友军,有的食丰履厚,武器精良,气焰凌人,有的却面有饥色,器械窳劣。

19、, 一张张翻看并研读这些照片,仿佛漂流在一条让人伤心的河上,就像身处英国诗人布莱克笔下的泰晤士河畔,似乎“看见每一个过往行人都是满脸饥色,满脸愁苦。”。

20、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枵腹荷戈以与敌争此土乎?故垦荒一事,不知者以为老生之常谈,知者以为切时之要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