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词语解释
晁错[ cháo cuò ]
◎西汉大臣。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初习法家学说。文帝时为太子(即景帝)家令,得太子信任。景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坚持“重本抑末”政策,建议募民充实边疆以防御匈奴的攻掠,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他被谗遭杀害。
分字解释
※ "晁错"的意思解释、晁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西汉时期,由于诸侯势力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效控制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救梁。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后路,断绝其粮草供应,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出兵乘胜追击。
2、又有郅都、贾谊、邓章、晁错、周亚夫等,一班文臣武将辅政镇叛,真是天下大治,物阜民丰。
3、大哥说要封一个乡侯,御史大夫晁错进言封亭侯,最后宗正寺卿折中封了个关内侯,名号取的他的姓就叫云侯。
4、至于司马迁说,晁错擅权,搞了许多改革,"'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5、终于想起来了,这个满脸横丝肉的家伙就是晁错,被腰斩于市的衰人。
6、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7、晁错的廷尉署整天的盯着这些藩王抓小辫子,今天自己就给晁错找一个。
8、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晁错
9、至于司马迁说,晁错擅权,搞了许多改革,"'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10、昔萧樊系囚,韩彭菹醢(肉酱),晁错受戮,周魏见辜。
11、楚国既然被削了番,晁错便搜罗赵王的过失,把赵国的常山郡给削了去,这还不算完,他又查出胶西王私自卖官鬻爵,削去了六个县。
12、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苏轼
13、看看史书上记载的吴楚七国之乱最后的结果,晁错被杀,叛乱的七个强大诸侯国王部被消灭,强烈反对梁王成为储君的窦婴赋闲在家的小官一跃成为当朝太尉。
14、晁错好像很不喜欢这个云侯,硬是将他放逐到甘泉宫养马去了。
15、以陆贾为纲,以贾谊、晁错、桓宽为目,纲举目张之后始可称好。
16、至于司马迁说,晁错擅权,搞了许多改革,"'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17、楚国既然被削了番,晁错便搜罗赵王的过失,把赵国的常山郡给削了去,这还不算完,他又查出胶西王私自 卖官鬻爵 ,削去了六个县。
18、***最喜欢引用苏轼《晁错论》中出现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