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i qǐ
注音ㄞ ㄑ一ˇ
繁体哀啟
⒈ 放在讣告后的信函,用于追述死者生平事迹。
英eulogy on (life of) the deceased usually attached to the oobituary notice; memorial article;
⒈ 文体的一种。旧时丧家叙述死者生平及病终情况的书启。多附于讣告之内,也有单独成文送给亲友的。
引冰心 《南归》:“虽然没有写哀启,我却在父亲下泪搁笔之后,替他凑成一副挽联。”
⒈ 文体名。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事略及病情,附在讣文内寄给亲朋的文字。
1、去世了,爸爸向亲朋好友发了哀启。
2、此次文献展,有生前荣耀的记录,也有诸多哀启、行述、哀挽录、荣哀录等讣闻文献。
3、民国时期的讣告通常为厚厚的一本,内容分为遗像、挽词、讣闻、哀启四个部分,足有三四十页。
4、爷爷去世了,爸爸向亲朋好友发了哀启。
5、爷爷去世了,爸爸向亲朋好友发了哀启.
6、根据其子伍朝枢在《哀启》中的记载,伍廷芳“年三十三(1874年),以为欲救国危,非赴欧美精研法学,举吾国典章制度之不适者,改弦更张不可。
7、张謇彻夜拟哀启,作祭文,亲自料理丧事,处理好军中善后各事后才离开。
8、张伯苓逝世后,除天津报章刊出张家的“哀启”和由他人代笔起草的“张伯苓遗嘱”外,大陆新闻媒体一片寂然,无任何评论和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