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 pí
注音ㄇㄚˊ ㄆ一ˊ
⒈ 麻经沤后剥下的皮。称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脸上留下瘢痕的人。参见“麻子”。
⒈ 麻经沤后剥下的皮。
引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后得老医一方……以羊子肝破开,入药在内,麻皮缚定,用米泔水熟煮,切食之,凡旬餘而愈。”
《说岳全传》第六四回:“万(万俟卨 )、 罗(罗汝楫 )二贼看了大怒,喝教左右将 岳爷 衣服去了,把鱼胶敷上一层,将麻皮搭上……把麻皮一扯,连皮带肉去了一块。 岳爷 大叫一声:‘痛杀我也!’”
⒉ 称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脸上留下瘢痕的人。参见“麻子”。
1、压汞法测定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存在麻皮效应.
2、根据不同的麻皮而调节咬合压力的大小,结构简易,工效提高,操纵自如。
3、其画以悬肘中锋,运渴笔焦墨为主,偶用麻皮、荷叶等皱法。
4、她头发全白了,干枯,无光泽。就像一堆存放过久的麻皮。
5、布朗麻皮蝽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意外带到了美国,现在发现有超过30个州有它的足迹。
6、其次为大豆、薯类、高粱、油料、麻皮.
7、麻皮是以猛火烧猪,并不断涂油,再以针椎打皮面,利用油爆出来的气泡疏松表皮,使之形成芝麻般密布的气泡。
8、岩样粗糙外表面与水银接触面之间的空腔体积是产生麻皮效应的根源。
9、当火麻长大成熟了,她们就撕剥下一张张麻皮,放在大锅的清水里煮熟后,又放入到木柴炭灰水中浸泡搓洗,搓洗后的一条条麻皮,洁白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