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èi quǎn
注音ㄈㄟˋ ㄑㄨㄢˇ
⒈ 善于叫的狗。
⒉ 喻供人差使者。
⒈ 善于叫的狗。
引《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
宋 苏轼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我来观政问风謡,皆云‘吠犬足生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善谏》:“余按《北史·宋游道传》, 毕义云 奏劾 游道,杨遵彦 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復吠犬。’”
⒉ 喻供人差使者。 《明史·王越传》:“﹝ 王越 ﹞性故豪纵,尝西行謁 秦王,王开筵奏妓。
引越 语王:‘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寧无以相酬者?’因尽乞其妓女以归。”
1、又见这一轮熟悉的月,吠犬们终于被安抚下来,便停止了叫声。
2、周密《齐东野语》中也说:故闻之者,必吠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
3、急性喉炎的症状有轻有重,严重的会因为喉头水肿而引起窒息,轻者仅有声嘶、声音粗涩、低沉、沙哑,吠犬样咳嗽等,可以伴有发热。
4、吠犬不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