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

词语解释
徽班[ huī bān ]
⒈ 徽剧班社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徽剧班社的省称。
引清 杨懋建 《梦华琐簿》:“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楼、庆乐园,亦必徽班为主。”
张庚 郭汉城 《中国戏曲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扬州画舫录》说:‘迨 长生 还 四川,高朗亭 入京师,以 安庆 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 三庆。’ 三庆班 是第一个进入 北京 的徽班。”
分字解释
※ "徽班"的意思解释、徽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首个进京的徽班“三庆班”进京演出前,在德州整合演出数月,将唱腔进行改造,以适应北方人尤其是乾隆的喜好。
2、京剧形成于1790年前后至1840年前后,是在北京原有的昆、弋腔和外地进京的徽班、汉调、秦腔等地方戏曲声腔的基础上逐步孕育形成的。
3、该剧导演徐勤纳是国际知名的中国戏曲导演;制剧人、艺术总监李龙斌是徽班传人、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王培森担任舞美设计。
4、1790年乾隆皇帝统治年间,徽班进京也是通过大运河奔赴皇城登上舞台。
5、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遂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
6、“在莎翁原著中,麦克白有大量的内心戏,这就非常适合徽剧的表演方式”,徽班第七代传人李龙斌介绍说。
7、夺得矛盾文学奖的熊昭政也将编剧《徽班进京》。
8、幼年在家乡徽班学戏,后随父进京,以出演《文昭关》及《战长沙》而显露头角,为当时“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台柱演员,后任三庆班班主。
9、, 1790年的今天,乾隆皇帝统治年间,徽班进京是通过大运河奔赴皇城登上舞台。
10、四大徽班之春台班和三庆班在此安营扎寨;“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老艺人几乎都安家在这一带的胡同。
11、1790年(乾隆55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
12、徽班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戏曲,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
13、, 1790年乾隆皇帝统治年间,徽班进京也是通过大运河奔赴皇城登上舞台。
14、1828年,一个河北的戏班进京并常常和徽班一同登台表演。
15、当前,有些学者把徽班的“徽”字理解为徽州,从而造成徽班起自徽州的误解。
16、四大徽班展现了一种更为活泼的舞台表演形式,徽班注重武打的特色被京剧吸收并保留至今。
17、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历史上称作“四大徽班”。
18、三庆戏院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是浙江盐务大臣为给乾隆筹办八旬“万寿”,邀集徽班“三庆班”晋京祝寿而建。
19、四喜班是晚清戏曲变革环境中从徽班向京剧班社嬗变的优秀演剧团体。
20、它起源于中国多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南方的“徽班”。
相关词语
- huī zhěn徽轸
- huī diǎn徽典
- huī shéng徽绳
- huī chē徽车
- huī huá徽华
- huī yù徽誉
- huī mò徽纆
- huī chén徽尘
- huī jì徽记
- huī dé徽德
- huī xíng徽行
- huī yán徽言
- huī qīn徽钦
- guó huī国徽
- huī wù徽物
- fēng huī风徽
- huī yīn徽音
- huī huī徽徽
- huī fàn徽范
- huī zhēn徽真
- mò bān末班
- bān qī班期
- èr bān二班
- bān háng班行
- bān xī班锡
- kē bān科班
- jiā bān加班
- bān yī班衣
- bān yì班役
- bān shòu班授
- bān xuán班旋
- bān yà班迓
- bān shū班书
- bān tóu班头
- bān cì班次
- bān zhì班治
- bān xù班叙
- bān zhèng班政
- yī bān一班
- bān jí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