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n

气韵


拼音qì yùn
注音ㄑ一ˋ ㄩㄣˋ

繁体氣韻

气韵

词语解释

气韵[ qì yùn ]

⒈  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以气韵胜。——蔡元培《图画》

flavor;

引证解释

⒈  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境或韵味。

《南齐书·文学传论》:“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北史·文苑传序》:“及 太和 在运,鋭情文学,固以頡頏 汉彻,跨躡 曹丕,气韵高远,艳藻独构。”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南史》:“数年间,稍入诗境……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画﹞气韵生动,意想超拔。”

⒉  指人的神采和风度。

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数僧宴坐,寂嘿於泉石之间,引而与语,殊无纤介世俗间气韵。”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翫赏》:“扬鸞飞凤,谩夸水月精神;控鹤乘云,亦有烟霞气韵。”
欧阳山 《苦斗》六十:“但是她那灵慧、矫捷、轻盈、安祥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⒊  气味;味道。

宋 陶穀 《清异录·熏燎》:“林邑、占城、闍婆、交趾 以杂出异香,剂和而范之,气韵不凡。”
明 袁宗道 《上方山二》:“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煑,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苓芽代,气韵亦佳。”

国语辞典

气韵[ qì yùn ]

⒈  文章、书画的风格、韵味。

《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⒉  人的神采气度。

唐·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分字解释


※ "气韵"的意思解释、气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在中国的绘画之中,“气息”与“气韵”正是一幅画的生命。

2、举凡山川岗峦的起伏,浮云流水的游转,岚气氤氲,虬松古木,山随笔转,水向墨流,于无笔处生景,得气韵于象外。

3、既有“形”又有“意”,形意相生,气韵共存,才能共同塑造城市自然山水的特色景观。

4、但他有些作品荒率而零落,气韵不畅,笔势零乱,线条板滞生硬,透露出一种凄凉惨淡、寂寞空虚的情绪,中年时期纵横豪放的气概全然没有痕迹了。

5、“经”是简经纶,简氏篆刻早年始学浙派,出入秦汉,后专攻陈曼生,气韵古致,而于古籀玺文研讨颇深。

6、但这一派出尘脱俗率性无拘的气韵,那种深宫大内高墙深院是绝对熏冶不出来的。

7、初赏一树绿痕,又恋独特气韵

8、一气呵成,气韵天成,锋芒毕露。书海沧生

9、是这般孩童似的好奇给了热情的人这般年轻生动的气韵,不管他们的实际有多老。

10、浅析水彩风景画的风格特征、技艺之道和意境,对气韵、格调的探索。

11、全书10卷气韵贯通,字体和墨色前后一致,无错讹脱漏,显示了明代抄本的风格和抄书家的功力。

12、塞汉词在承继了中国传统诗词韵味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精神气韵,达到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融合。

13、6日开幕的“2004抽象艺术大展”上,65位上海画家的抽象作品集体亮相,显示出来自西方的抽象艺术已被注入中国气韵

14、笔者认为,可以从动作流的传情达意,“形神化”的意外之象,“诗情感”的气韵涌随三方面的来把握。

15、沈氏就用自家离披的墨点,撇脱的逸笔,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其荒率处、不似处是其得意处——都成气韵

16、气韵可从艺术家的功力与精神现象中体验,尤其是在表演时更能体会。

17、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18、跃斌先生文章中的词句痛痒相关,互相应带,恣肆横生,气韵灵动。

19、气韵俨然,秀劲绝伦,说的真好。

20、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虚与实的统一是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