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ǒu

蝌蚪


拼音kē dǒu
注音ㄎㄜ ㄉㄡˇ
词性名词

蝌蚪

词语解释

蝌蚪[ kē dǒu ]

⒈  蛙或蟾的幼虫。如:蝌蚪书(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字(又叫蝌蚪篆文、蝌蚪鸟迹。即指蝌蚪书)

tadpol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蝌斗”。

⒉  蛙或蟾蜍的幼虫。

《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蝌蚪》:“蝌蚪生水中,虾蟇,青鼃之子也……蝌蚪状如河豚,头圆,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词:“晴髻离离, 太行 山势如蝌蚪。”

⒊  指蝌蚪书。参见“蝌蚪书”。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忆昔 周宣 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元 谢应芳 《怀詹国远》诗:“蝌蚪残书补未全,斋居一榻坐来穿。”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匪 籀 而 仓,盖宪章者 文 武,而匪宪章 宣王,史之小罪三。”

国语辞典

蝌蚪[ kē dǒu ]

⒈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体。背面黄褐色或黑色,体椭圆,尾大而侧扁。大多为草食。成长时先生后肢,寻生前肢,尾渐缩小至不留痕迹,最后变成蛙或蟾蜍。

英语tadpole, CL:隻|只[zhi1],條|条[tiao2]

德语Kaulquappe (S)​

法语têtard

分字解释


※ "蝌蚪"的意思解释、蝌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在蝌蚪状态以及变态成幼年角蛙之后,它们都能够在水下发出叫声。

2、青蛙在水草上产卵,卵慢慢地变成蝌蚪,最后变成青蛙,它是一种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

3、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哪一天!

4、侠客岛龙木岛主以为图谱乃蝌蚪文,为此耗尽心血。

5、它们把卵产在猪笼草内。蝌蚪在猪笼草内由雨水聚集而成的小水池中生活。

6、蝌蚪通过将空气推出肺部来发出声音。

7、谷口危坐四壁观,何殊蠹简蝌蚪漆。

8、青蛙常常忘记它曾经是蝌蚪。民谚

9、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和一个朋友一起去抓蝌蚪

10、沉默是金,固然不错;会哭的孩多吃糖,也是事实。所谓成熟是从蝌蚪变成青蛙,而不是从小蝌蚪变成大蝌蚪。不打小孩日,愿你多吃糖、变青蛙,小蝌蚪

11、作为狭口蛙的一种,它们不经历蝌蚪阶段,其幼体在卵内就完全发育成形。

12、在浙江省仙居县淡竹乡一个高达128米的陡壁上,发现有人工镌凿的日纹、虫纹和蝌蚪文。

13、一种蝌蚪虾,蟹形鲎虫,在苏格兰扥弗里斯郡的凯尔勒孚热克自然保护区被发现。

14、为了拍摄青蛙费力的爬树为它的蝌蚪们寻找一个新家时,他又想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15、专家称为禹王碑拓片,碑文共77字,被称“蝌蚪文”。

16、蝌蚪变形并现身在陆地上。

17、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个发音译成汉字,成了“蝌蚪啃蜡”.

18、蝌蚪嘲笑蛤蟆:“肚子挺大,里面就是没墨水,全是空气,整天只会呱呱。”蛤蟆嘲笑蝌蚪:“脑袋挺肥,就是太笨,估计是喝了三鹿了。”。

19、青蛙的蝌蚪能够发出声音这一发现,也提高了许多其他水生动物幼仔以同样方式沟通的可能性。

20、芝麻籽大小的小蝌蚪现在已经分成了三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