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

词语解释
太公望[ tài gōng wàng ]
⒈ 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俗称姜太公。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尚穷困年老,钓于渭滨。文王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灭殷,封于齐。
引证解释
⒈ 周 初人。 姜 姓, 吕 氏,名 尚。俗称 姜太公。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尚 穷困年老,钓于 渭 滨。
引文王 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称 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 武王 灭 殷,封于 齐。《孟子·尽心下》:“若 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
国语辞典
太公望[ tài gōng wàng ]
⒈ 吕尚的别号。参见「吕尚」条。
引《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英语see Jiang Ziya 薑子牙|姜子牙[Jiang1 Zi3 ya2]
分字解释
※ "太公望"的意思解释、太公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们的古人有“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人得位,天下大治”的格言,周得太公望而代商而兴,齐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势成三分……
2、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因灭商有功,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合称为周初“四圣人”。
3、在这种环境下,周公一壁向太公望、召公奭诠释自己的良苦专心,一壁组织力气,出师东征,讨平兵变。
4、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5、为此,武王召集周公旦、召公爽和太公望进行了“专题讨论”,最后决定采纳周公旦“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新旧”的怀柔政策。
6、周武王在太公望辅助下灭商,于是偃武修文,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7、因此,姜子牙又被人敬称为“太公望”。
8、武王即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任辅相,召公、毕公等人左右辅佐武王,按照文王生前的安排承继他的事业。
9、历史文献记载这位显赫人物的称呼许多,如姜子牙、姜尚、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等等。
10、吕尚又称“太公望”,其后人中也有人以其称号为氏,称“望氏”,世代沿用至今,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11、帝辛31年,周文王在毕地训练军队,于渭水阳发现了太公望,再之后立太公望为军师。
12、周武王问太公望说:“我想用最少时间来了解用人的要领。”。
13、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14、周武王问太公望说:“我想用最少时间来了解用人的要领。”
相关词语
- shěn tài tài婶太太
- tài sù太素
- shē tài奢太
- tài xiāo太霄
- tài zhǐ太征
- lǎo tài老太
- tài zǐ太子
- tài jiǎ太甲
- tài zhāng太章
- tài yuán太元
- tài zōng太宗
- tài jiàn太监
- tài xū太虚
- xiǎo tài tài小太太
- tài tán太坛
- tài zǔ太祖
- tài hé太和
- tài míng太冥
- tài cháng太常
- chǐ tài侈太
- gōng yáng公羊
- gōng yì公益
- gōng kuǎn公款
- gōng zhèng公正
- gōng mù公墓
- gōng zǐ公子
- wài gōng gōng外公公
- gōng dí公敌
- gōng jué公爵
- gōng chēng公称
- gōng shēng公升
- gōng yǔn公允
- gōng shì gōng bàn公事公办
- gōng guó公国
- gōng hài公害
- gōng shì gōng fēi公是公非
- gōng guǎn公馆
- gōng shǔ公署
- gōng xuǎn公选
- gōng lì公历
- zhòng wàng重望
- biǎn wàng贬望
- hòu wàng厚望
- qī wàng期望
- wàng suì望岁
- wàng lǐ望礼
- chái wàng柴望
- níng wàng凝望
- wàng zhōng望中
- bái wàng白望
- wàng yì望意
- wàng shān望山
- cái wàng才望
- wàng yí望夷
- kàn wàng看望
- běn wàng本望
- wàng wàng望望
- huí wàng回望
- pàn wàng盼望
- wàng wài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