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ozhāng

朝章


拼音cháo zhāng
注音ㄔㄠˊ ㄓㄤ

朝章

词语解释

朝章[ cháo zhāng ]

⒈  朝廷的典章。

⒉  指朝庙乐章。

⒊  犹朝服。

引证解释

⒈  朝廷的典章。

《后汉书·胡广传》:“﹝ 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南史·到仲举传》:“仲举 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 袁枢。”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 李慈铭 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⒉  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⒊  犹朝服。参见“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

分字解释


※ "朝章"的意思解释、朝章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在《史记》里,“书”记载历代朝章国典,共有8篇。

2、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因其父是一位史官,深受影响,自幼喜闻朝野故事,同当时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勋戚多有交往,近搜博览,博洽多闻,尤明于时事和朝章典故。

3、魏徵罢为特进,知门下省事,参议朝章国典。

4、综贯百家,上下千家,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

5、正在取车的章某见状,立即发动汽车逃跑,秦某某、刘某某持枪站在章某所开汽车驾驶室左右两侧,各朝章某射一枪,将章某当场打死。

6、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因其父是一位史官,深受影响,自幼喜闻朝野故事,同当时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勋戚多有交往,近搜博览,博洽多闻,尤明于时事和朝章典故。

7、可惜一班学者只注意于朝章国故而绝不注意于民间传说,以至失去了许多好的材料。

8、高祖稽古,率由旧则,斟酌前王,择其令典,朝章国范,焕乎复振。

9、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10、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11、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

12、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

13、所纂辑《骨董琐记》、《骨董续记》、《骨董三记》涉及金石、书画、陶瓷、雕绣,其中记明清两代朝章国故、遗闻轶事,尤为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