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ào hù
注音ㄗㄠˋ ㄏㄨˋ
繁体灶戶
⒈ 以煮盐为业的人户。
⒈ 以煮盐为业的人户。
引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淮 浙 之民所以不免於私贩,而灶户所以不免於私卖者,以官之买价贱而卖价贵耳。”
《元典章·刑部十五·约会》:“灶户与军民官相关词讼,理合所委盐司官与军民官一同取问归结。”
明 杨基 《与陈时敏别》诗:“灶户八九家,皮肉瘦且黧。”
《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户之别,有民户……有灶户。”
原注:“各盐场井灶丁,是为灶户。”
《新华日报》1939.8.17:“为了抗战中的食盐生产,为了保障小灶户的生存,实行统制政策是必要的。”
1、再福贵能取得盐引权不是件容易事,他祖辈都是盐滩制盐的灶户,世世代代积薪、晒灰、淋卤、煎盐,产出的盐更受到窝商、运商、场商的盘剥。
2、改革征粮办法,整顿漕运和盐课,疏浚吴淞江,又设济农仓防灾,置赡盐仓救灶户。
3、您真是不知稼穑艰难啊!我们灶户,把海水挑回去,用大铁锅装上,烟熏火燎的熬上大半夜,只能熬出一把盐。
4、从事井盐生产的人户主要称为“灶户”。
5、通州盐区; 灶户; 劳动力; 由于盐业生产的特殊艰苦性。 使盐业在中国古代成为人们不情愿从业的行业。
6、盐丁,盐工,盐民,灶户,灶民,这是历史上对制盐人的一些称呼。
7、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