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印

词语解释
金印[ jīn yìn ]
⒈ 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
⒉ 借指官职。
⒊ 宋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
⒋ 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
引《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苏辙 《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黄遵宪 《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⒉ 借指官职。
引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⒊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
引《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 看 张员外,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
《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⒋ 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引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国语辞典
金印[ jīn yìn ]
⒈ 黄金铸成的印章,只有公卿贵人才能佩带。
引《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宋·陆游〈长歌行〉:「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⒉ 犯人脸上的刺字。
引《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看张员外面上刺著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
《水浒传·第二七回》:「取一面七斤半铁叶团头护身枷钉了,脸上免不得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孟州牢城。」
英语golden seal, characters tattooed on a convict's face
分字解释
※ "金印"的意思解释、金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昔日勤王上玉京,桃花马上请长缨。万里征战扫侵贼,震地威名白杆兵。金印又传三世将,旌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笳声杂纺声。
2、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3、这方金印上面同样刻着一些金文,契入石门内,石门上的金文似乎被定住般。
4、昨日还公开了三枚珍贵的金印,分别是三国魏时期的“魏归义氐侯”金印,和西晋的“晋归义氐王”、“晋归义羌侯”金印。
5、本报讯(记者谢冰林)“中山公园蚊母树的树叶上长满密密麻麻的疙瘩,看了令人发怵!”近日,汉网网友“铁烙金印”在网上发帖反映此事。
6、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7、相国奏请长清公为征北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金印紫绶,封列侯。
8、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9、根据宋致新翻阅的资料,路过荥阳的时候,县长张金印曾向他们二人提供了一些荥阳县的灾情材料,河南省府因此对张金印很不满,据说曾予以申斥。
10、王伦当初苦苦相留,俺却不肯落草;如今脸上又添了金印,却去投奔他时,好没志气;因此踌躇未决,进退两难。
11、其为长期客户联想创作的作品,在中国4A金印奖中问鼎病毒式营销类全场大奖,并在中国国际广告节中获得金奖。
12、而下面的蔓藤纷纷涌了上来,错节盘根的将金印包成了一个粽子,火红色飞剑刷刷几声斩断大部分的藤蔓,最后被火球和巨石咂到了一旁。
13、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
14、还有圣积晚钟、华严铜塔、贝叶经、普贤金印、金顶铜碑、龙图铜鼎、舍利铜塔、卧云庵玉佛、千佛莲灯,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15、三枚“魏归义氐侯”“晋归义氐王”和“晋归义羌侯”金印,即是魏晋统治者颁发给西北少数民族氐、羌首领的印章。
16、金印环绕着火光,堪堪阻住电芒,刘铁紧跟闪身挡在欧石身前,满脸寒霜的看向阴柔男子。
17、印纽为龟纽,头尾均与龙相似,是比较标准的贵妃等级金印。
18、初平元年一月中,献帝下诏,册封张良八世孙张抗为征北将军,秩两千石,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金印紫绶,封列侯,领幽、冀、并三州兵事。
19、朝廷加刘放左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
20、刘累手掐法决,道家正统法术“翻天金印”。
相关词语
- shuì jīn税金
- jīn róng金融
- jīn qián金钱
- huáng jīn黄金
- měi jīn美金
- fá jīn罚金
- nián jīn年金
- yě jīn冶金
- jīn kuàng金矿
- chún jīn纯金
- jīn pái金牌
- zhōng jīn中金
- chóu jīn酬金
- jīn sī金丝
- bā jīn巴金
- cài jīn菜金
- qiān jīn千金
- wǔ jīn五金
- dù jīn镀金
- tàng jīn烫金
- lián yìn廉印
- fān yìn翻印
- shuǐ yìn水印
- jiān yìn监印
- bǎn yìn板印
- jīn yìn禁印
- cè yìn册印
- huǒ yìn火印
- kè yìn刻印
- yìn jì印记
- kuò yìn扩印
- fó yìn佛印
- diào yìn调印
- jì yìn记印
- cì yìn次印
- hén yìn痕印
- mì yìn蜜印
- fù yìn付印
- lào yìn烙印
- gāng yìn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