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

词语解释
犯颜[ fàn yán ]
⒈ 旧谓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犹翻脸。
引证解释
⒈ 旧谓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諫,臣不如 东郭牙,请立以为諫臣。”
《旧唐书·魏徵传》:“徵 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諫,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今日 公瑾 怒责 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⒉ 犹翻脸。
引《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夫妻二人语去言来,犯颜嘶嚷。”
《封神演义》第十四回:“从今父子再不许犯颜。”
国语辞典
犯颜[ fàn yán ]
⒈ 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分字解释
※ "犯颜"的意思解释、犯颜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海公更甚,竟敢于批逆鳞,犯颜直谏,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
2、这张玄素是个出了名的直谏之臣,凡事只要稍不合时理便犯颜直谏,这太子本就是个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主子,整天听那张玄素絮絮叨叨的,早便不耐烦。
3、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 耿介之士 。
4、碰到朝政窳败,贪赃枉法之人,要有拍案而起犯颜直谏的勇气,这不仅是责任,也是道义,否则,就会令天下人耻笑。
5、针对奸佞小人的胡作非为,杨震多次犯颜直谏,终于招致陷害,被贬出国都洛阳的杨震,深恨不能清君之侧,觉得无颜苟活于世,就在回灵宝老家的途中饮毒酒自尽。
6、团结需要的是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而不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7、而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
8、不少大臣冒死上书,“犯颜极谏”,曹“无所摧戮”,总是轻轻搁置,不怪罪他们,但“任心而行”,该咋办还咋办,典型的“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9、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10、无怪乎,在太宗朝出现了许多敢于直言不讳、面折廷争、犯颜极谏的大臣,魏征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典型。
11、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12、犯颜直谏虽自古有之,不失为臣之道,但为国为家不可不看实情,照搬照套。
13、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犯颜进谏,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显示了一定的智谋韬略。
14、唐太宗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15、“犯颜极谏”和“直言不讳”的试用范围不同:“犯颜极谏”用于臣子对君主,而“直言不讳”用于一般人。
16、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 面折廷争 ,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17、臣诚不佞,有正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18、人臣顺旨者多,犯颜者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
19、彭德怀是党内高级干部中第一个犯颜直谏,站出来说真话的人;他没有倒在枪炮下,却倒在一封谏书前。
20、他敢于在领导面前犯颜极谏,结果处处碰壁。
相关词语
- fàn kòu犯寇
- fàn yán犯言
- fàn fǎ犯法
- cí fàn词犯
- fàn xiāo犯霄
- qīn fàn侵犯
- fēi fàn非犯
- fàn shàng犯上
- fàn lěi犯垒
- bào fàn暴犯
- fàn sī犯私
- fàn àn犯案
- fàn jiàn犯谏
- chōng fàn冲犯
- fàn yán犯颜
- cóng fàn从犯
- cè fàn侧犯
- fàn bá犯軷
- fàn shēng犯声
- fàn jìng犯境
- qiǎng yán强颜
- chén yán尘颜
- huǐ yán毁颜
- jiǔ yán酒颜
- rǎn yán冉颜
- měi yán美颜
- chóu yán愁颜
- fǎn yán反颜
- lǚ yán旅颜
- huān yán欢颜
- chàng yán畅颜
- lí yán离颜
- jiàn yán见颜
- lóng yán隆颜
- hóng yán红颜
- mào yán冒颜
- hé yán和颜
- cháo yán朝颜
- jiāo yán交颜
- miàn yán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