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ōng xiàn
注音ㄓㄨㄥ ㄒ一ㄢˋ
繁体終獻
⒈ 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献爵称“终献”。
⒈ 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献爵称“终献”。
引《旧唐书·刘祥道传》:“麟德 二年,将有事於 泰山,有司议依旧礼,皆以太常卿为亚献,光禄卿为终献。”
《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元年》:“丙戌,帝服袞冕,饗太庙,以左丞相 拜珠 亚献,知枢密院事 图哲伯 终献。”
⒈ 古代举行祀典时,第三次献爵。
引《新唐书·卷一二·礼乐志二》:「终献,献官乃即事,一献而止。」
《宋史·卷九八·礼志一》:「凡亲行大祀,则皇子弟为亚献、终献。」
1、在典礼上,11名献官肃立于孔子庙大成殿前祭拜先贤,其中担任终献官的闵庆彬是孔子72贤徒闵子骞的后人。
2、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
3、据介绍,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在祭孔活动中,最重要的议程便是三献礼,所谓三献就是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4、从此以后丁祭成为制度,“定每岁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
5、孔子贤徒后人担任临沂祭孔大典终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