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án xìng
注音ㄑㄨㄢˊ ㄒ一ㄥˋ
繁体權幸
⒈ 参见:权幸,权幸。
⒈ 见“权倖”。亦作“权幸”。指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
引《后汉书·陈球传》:“在朝清忠,权倖惮之。”
《旧唐书·李景俭传》:“附权幸以亏节,通姦党之阴谋。”
《清史稿·高宗纪论》:“惟耄期倦勤,蔽於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⒈ 有权势且得君宠的人。也作「权宠」。
引《新唐书·卷一七五·张宿传》:「交通权幸,四方赂遗满门。」
1、以赵汴为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2、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
3、亡父从谏为李训雪冤,言仇士良罪恶,由此为权幸所疾,谓臣父潜怀异志,臣所以不敢举族归朝。
4、陈寿到了陕西,立即查出廖堂以奉诏制毡幄为名,搜刮民财,赢金数万,准备送给宫中权幸。
5、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