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n tián
注音ㄒ一ㄢˋ ㄊ一ㄢˊ
⒈ 限制私人占有田地数量。
⒈ 限制私人占有田地数量。
引《汉书·食货志上》:“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颜师古 注:“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
《宋史·食货志上一》:“上书者言赋役未均,田制不立,因詔限田……而任事者终以限田不便,未几即废。”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又有人作《沁园春》词云:‘……算行关改会,限田放糴。生民凋瘁,膏血俱朘。’”
严复 《<法意>按语》:“汉 世诸公,覩并兼之害,欲以限田之法救之,然无及也。”
1、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2、他为此曾躬行节俭,省灭诸用,勤于政事,又启用龚胜、鲍寅、孙宝等有识之士,颁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试图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
3、怎叫做限田之法?如今大户田连阡陌,小民无立锥之地,有田者不耕,欲耕者无田。
4、在对贫富差距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限田”等有利于普通老百姓的政治主张。
5、统治者和士大夫们寻求“渐均贫富”的良方,经历过均田、限田和正经界等各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