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

词语解释
三昧[ sān mèi ]
⒈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例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英(Budd.)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 knack; secret;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
引《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普济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
⒉ 奥妙;诀窍。
引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
《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説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⒊ 指三昧真火。
引《封神演义》第八回:“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 毘芦仙 亦显神通。”
国语辞典
三昧[ sān mèi ]
⒈ 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为胡语音译。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
引《成实论·卷一二》:「今当论三昧。问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处是三昧相。』」
⒉ 诀要、窍门。
引《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纯传》:「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
《红楼梦·第四八回》:「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英语Samadhi (Buddhist term)
德语Samadhi (Sprachw)
法语Samadhi
分字解释
※ "三昧"的意思解释、三昧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分别为: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
2、当年主席作“长夜难明赤县天”句,而柳亚子先生一晚数和之,不能得其三昧,那也并不主要基于两人才华高下,而在气度胸襟之分。
3、它被认为是宇宙的,永恒的存在振动原始自然的声音,是一种叫做冥想深州听到'三昧。'。
4、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5、三昧真水胸中炼,八九玄功盖世狂。
6、能文,尤工尺牍,词以小令见长,苏轼称其“入刀笔三昧”。
7、《戏作三昧》与《地狱变》是阐述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思想的重要作品。
8、在据理申辩遭斥后,他临危不惧,临难不苟,借三昧定力之功,摄心入静,一心念佛。
9、楼市需求,求要得其法,求要得其三昧,求人不如求己。
10、《摄真实经》更云“越三昧耶重于五逆罪,堕落无间地狱,永无出离期”。
11、行者若常以白净之信心,自住金刚萨埵三昧,修五相成身等妙行,即现得契证佛智,圆满佛身,成就利他事业。
12、对守护一切密乘三昧耶来说已经足够。
13、他虽年过花甲,却如此容光焕发,这个中三昧,连他自己一下也说不清。
14、相对于此,北陆光临门则黯然许多,且不说原本三昧火使原本就只有楚秀生一人降临,而楚秀生西陆一行,更是闭关潜修,整个光临门上下更是蹈光养晦。
15、在修炼无上瑜伽之后,每当进入三昧与人交往时,行者对所有的人都变得异常恭敬有礼。
16、若借佛语,可称之为“妙胜义”、“三昧”、“究竟”、“无上上等慧”,是天人合一的一种高级精神境界。
17、看来,铁岭的有些“十佳公安民警”早已得其三昧了。
18、对于不太熟的人,很多人反而能够敞开心扉,王学谦深谙此中三昧,搭讪起来毫无压力。
19、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20、他又岂会不知徐真之计,只是逢场作戏三昧俱,自己总不能真的踏过这些无辜牧民的尸体,将望风而走的萨勒人给揪出来罢了。
相关词语
- sān chéng三成
- sān sān mèi三三昧
- sān bǎi三百
- sān yáo三谣
- sān guó三国
- san san qi三三棋
- sān xūn sān mù三熏三沐
- sān zhān sān běi三战三北
- liǎng sān两三
- sān sān jìng三三径
- sān sì三四
- sān dié三叠
- sān xì三郤
- sān lèi三类
- sān jìng三净
- sān jué三绝
- sān jiā三家
- sān shā sān yòu三杀三宥
- sān tǔ sān wò三吐三握
- sān shì sān yǐ三仕三已
- máng mèi盲昧
- mào mèi冒昧
- lún mèi沦昧
- huì mèi晦昧
- gōng mèi攻昧
- chōng mèi冲昧
- nuǎn mèi暖昧
- mèi dì昧揥
- mèi mèi máng máng昧昧芒芒
- mèi mì昧密
- chén mèi晨昧
- bǐ mèi鄙昧
- hóng mèi鸿昧
- chén mèi尘昧
- mèi mò昧没
- mèi yīn昧阴
- gān mèi干昧
- liáng mèi凉昧
- mèi sè昧色
- mèi sī昧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