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

词语解释
感通[ gǎn tōng ]
⒈ 谓此有所感而通于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引证解释
⒈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
引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国语辞典
感通[ gǎn tōng ]
⒈ 以至诚通达而获得回应。
引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分字解释
※ "感通"的意思解释、感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大理地区的各种佳木奇卉,也集中在这儿,如大理观音塘的观音柳,鸡足山的鸡山竹,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等。
2、在感通与敬养的过程中,实然世界之中所蕴含的本然秩序被重新体认与展现出来。
3、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4、既然,这云丹法师说,他遁入空境之后后可以看到象乾玉盘无往无今,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能感通人性善恶,那么他一定也可以看到这騩山玉盘的特有属性。
5、善的意义并非单向的解读,而是解读者彼此之间的感通与共识。
6、正是,这古玉盘并非当世之物,我遁入空境之时,观此物藏古纳今,与天同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能感通人性善恶。
7、他从事混合媒介及绘画创作,以视觉艺术方式捕捉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感通.
8、唐君毅以“感通”来重建儒家境界论,体现了变通的哲学观。
9、童老再次谈及他童家的騩山玉盘的传说,竭力证明童家騩山玉盘确如传言中那样,能感通周围人性善恶,遇善随善。
10、张远祚此时又想起童古教授的话,那騩山玉盘能感通人性,遇善从善,遇恶随恶,或许这象乾玉盘也有相同的能力。
相关词语
- gǎn huà感化
- gǎn yòu感诱
- wàn gǎn万感
- gǎn yuè感跃
- gǎn chù感触
- gǎn zhāo感招
- gǎn yǎng感仰
- gǎn dé感德
- gǎn dì感帝
- hǎo gǎn好感
- diàn gǎn电感
- gǎn guāng感光
- gǎn xīn感心
- yǒu gǎn有感
- gǎn yīn感音
- gǎn yuè感悦
- gǎn rén感人
- gǎn yìn感印
- cán gǎn惭感
- wài gǎn外感
- tōng lì通力
- bàng tōng傍通
- bù tōng不通
- tōng rǔ通乳
- tōng xùn通讯
- tōng fēng通风
- tōng lián通联
- tōng qì通气
- tōng tiān通天
- bǔ tōng卜通
- kǎ tōng卡通
- zhì tōng治通
- gòng tōng共通
- tōng cháng通常
- tōng sú通俗
- tōng xiǎo通晓
- tōng zé通则
- pǔ tōng普通
- tōng huà通话
- zhōu tōng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