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ǐ

不齿


拼音bù chǐ
注音ㄅㄨˋ ㄔˇ

繁体不齒
词性动词

不齿

词语解释

不齿[ bù chǐ ]

⒈  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巫臣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唐·韩愈《师说》

despise; hold in contempt;

引证解释

⒈  不与同列;不收录。表示鄙视。

《周礼·秋官·大司寇》:“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郑玄 注:“不齿者,不得以年次列於平民。”
《礼记·王制》:“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郑玄 注:“齿,犹録也。”
孔颖达 疏:“以年相次是録其长幼,故云齿犹録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文种,大贤也,初不齿於 荆 俗,末雍游於钧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侯 贱而行恶,众咸不齿。”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艺苑朝华》四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

⒉  谓不依年龄排座次、分上下。

《周礼·地官·党正》:“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贾公彦 疏:“党正行正齿位之礼……不齿者,彼宾贤能,非正齿位法别为一礼,故与党正正齿位礼异也。”
《国语·吴语》:“王孙雒 曰:‘夫危事不齿, 雒 敢先对。’”
韦昭 注:“齿,年也。不以年次对也。”

⒊  指不从教化、不事劳作的游惰之民。

《礼记·玉藻》:“玄冠縞武,不齿之服也。”
郑玄 注:“所放不帅教者。”
孙希旦 集解:“不齿者,圜土之罢民。”

国语辞典

不齿[ bù chǐ ]

⒈  羞与为伍。

如:「他的作为,令人不齿。」

⒉  不录用。

《书经·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
汉·孔安国·传:「罪轻故退为众人,三年之后乃齿录,封为霍侯。」
《礼记·王制》:「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郑玄·注:「齿犹录也。」

⒊  周代官分九等称「九命」,三命官参加乡饮因尊贵而可以不按年龄顺序排列入座;座位居一般人之上,称为「不齿」。

《周礼·地官·党正》:「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英语to despise, to hold in contempt

法语ne pas mériter qu'on en parle, négligeable

分字解释


※ "不齿"的意思解释、不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性情轻躁,急功近利,爱趋附*贵,依附权臣贾谧时,竟对贾望尘而拜,被时人不齿

2、光说不做是君子所不齿的,作为君子,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毛维张现在可说是威信扫地,背叛恩主一条按在头上,阳和卫大小官员先不说对李信有无好感,但都对他极为不齿,甚至敬而远之。

4、刚直不阿,定为当道所不容;曲学阿世,则为后世所不齿

5、汝与宋江,先为荒野草寇,打家劫舍,不齿于人,后献媚带谄,投效军前,陛下以为虽品行恶劣,可以悔改,遂引为鹰犬之用,前后驱使,更提携拙劣,委以重任。

6、自古做人有忠孝节悌礼义廉耻八节之说,做人而不懂羞耻,从来为人所不齿,被呼之为“忘八”。

7、秦国乃虎狼之国,原本为化外之地(指秦国因伐西戎而兴起,但秦国远离中原,文明落后,故为中原各诸侯国所不齿,以西戎谓之),民风彪悍。

8、一个大学生居然会偷书,真是斯文扫地,令人不齿

9、中更是猛烈抨击李世民亲手射杀同胞兄长,穷凶极恶,简直不齿于人类。

10、一帆看到了,对新月的行为很是不齿

11、杰克逊式的民主,尽管在某些方面为人所不齿,然而未始不是一种高尚的信仰.

12、又想如二老这般惊世骇俗的武功,到头来却要我这不齿于人的小子掩埋,甚么荣名,甚么威风,也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

13、他为人奸滑懒惰,每次大扫除,总是避重就轻,很为同学们不齿

14、?若浮云,矫若惊龙,一看便知是文采斐然的风流才子所书写,青楼,所谓的烟花之地世人所不齿,而令人们又趋之若鹜的复杂矛盾的地方。

15、国民党“立法院”党团*记长王廷升表示,汤德章纪念公园内孙中山铜像日前遭破坏,党团感到十分遗憾,不齿破坏行为。

16、爱牙日到了,可以伶牙利齿,不可咬牙切齿,可以明眸皓齿,不可不齿于人,愿你牙齿如铁齿铜牙般健康,爱牙日快乐!

17、当今流氓,讲的就是不务正业,好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泼、为非作歹的人,这类人,被世人唾弃,不齿,鄙夷,毫无好感可言。

18、曼联队长罗比基恩在自传中承认自己有意踢伤曼城中场哈兰德,他被公众鄙视与不齿

19、而新加入的老板多是年少多金、慷慨大方的新兴产业老板,对斯特林十分不齿

20、作为一种资格刑的不齿,在产生时间、适用对象、适用刑期和是否载于律典上与禁锢刑均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