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yán

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注音ㄓㄥˋ 一ㄢˊ

正言

词语解释

正言[ zhèng yán ]

⒈  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直言;说实话。官名。指正确地说话。指话语严正。确定地说;确切地说。端正言论。

引证解释

⒈  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

《老子》:“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主,正言若反。”
河上公 注:“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汉 桓宽 《盐铁论·能言》:“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目见正色,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红楼梦》第九八回:“宝玉 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 宝釵 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 宝釵 每以正言解劝。”

⒉  直言;说实话。

《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
《史记·商君列传》:“武王 諤諤以昌, 殷紂 墨墨以亡。君若不非 武王 乎,则僕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宋 梅尧臣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诗:“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⒊  指话语严正。

巴金 《春》五:“‘三妹,人家在说正经话!你总爱开玩笑!’ 觉民 听不入耳,就正言对 淑华 说。”

⒋  确定地说;确切地说。

《易·繫辞下》:“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孔颖达 疏:“辨物正言者,谓辨天下之物各以类正定言之。”
汉 王充 《论衡·讲瑞》:“武帝 云‘得白麟’,色白不类獐,故不言‘有獐’,正言白麟,色不同也。”

⒌  指正确地说话。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呱呱遗稚,未能正言;哀哀嫠人,礼仪孔闲。”

⒍  端正言论。

《汉书·艺文志》:“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

⒎  官名。 唐 有左右拾遗, 宋 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分隶门下、中书二省。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帝以补闕、拾遗多循默不修职业,二月乙未,改左、右补闕为左、右司諫,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

国语辞典

正言[ zhèng yán ]

⒈  公正而刚直的话。

《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听,广德美之风也。」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时人迫胁,莫敢正言。」

⒉  职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主掌规谏,分别隶属于门下、中书两省 。

分字解释


※ "正言"的意思解释、正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那么我就能名正言顺地用R上的某个函数的二重积分来替代通量的线积分。

2、2008年援助金融体系绝对是名正言顺的。

3、同学们都说“:你是班长,代表全班上台领奖,当然是名正言顺。”。

4、谁喜欢"古板严肃,正言厉色"?

5、留学最大的好处不是追求学问,对我来说,大可趁这段时间名正言顺养成所有坏习惯。

6、袁葵那带着几分希冀的目光使得林萧不由一颤,于是立即正言厉色道,“自然可以!”。

7、他本是天下第一茶庄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温文淡泊,锦心绣口,更展颜一笑便似春风拂面。

8、于是,他走过去,正言厉色地说王子是一个到岛子上来的奸细。

9、他是我班名正言顺的班长。

10、他一心想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发泄不满。

11、石油公司希望该项法案可以通过,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增加产量。

12、王老师正言厉色地批评了小李的错误。

13、拾金不昧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14、身为监察委员,对于公务员失职提出弹劾,本是名正言顺的事。

15、乱哄哄的庆典一收场,寺院僧侣或长老,就要名正言顺地跟送上门来的“圣女”共度良宵。

16、君子重正言之惠,贤于轩璧之赠,乐闻其过,胜于德义之名。

17、倒不如嫁个晚老公,可以朝欢暮乐,靠老终身,倒觉名正言顺。

18、"你晓得我指的是什么,"爱莲玛拉正言厉色地说。

19、本来是件名正言顺的事,被你这样一搞,什么立场都没有了。

20、于是,他走过去,正言厉色地对王子说,他是岛上的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