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o

鼓角


拼音gǔ jiǎo
注音ㄍㄨˇ ㄐ一ㄠˇ

鼓角

词语解释

鼓角[ gǔ jiǎo ]

⒈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三国演义》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杜甫《阁夜》

a drum and horn used in the army much like the modern bugle;

引证解释

⒈  战鼓和号角,两种乐器。军队亦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出号令。

《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 之攻,状若鬼神,梯衝舞吾楼上,鼓角鸣於地中,日穷月急,不遑啟处。”
《宋书·张兴世传》:“﹝ 张仲子 ﹞尝谓 兴世 :‘我虽田舍老公,乐闻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时吹之。’ 兴世 素恭谨畏法宪,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唐 杜甫 《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 星河影动摇。”
宋 苏轼 《和陶移居》之一:“歌呼杂閭巷,鼓角鸣枕席。”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听譙楼鼓角乱吹,望营门杀气迷离。”
清 李渔 《比目鱼·神护》:“本处的乡风,但是祭奠神灵,都吹这件乐器,叫做鼓角。”

⒉  鼓角声。

前蜀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参差郭外楼臺小,断续风中鼓角残。”
宋 梅尧臣 《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军》诗:“蛟龙惊鼓角,云雾裛衣裘。”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国语辞典

鼓角[ gǔ jué ]

⒈  军中用为号令的两种乐器,夜则用以记时打更。

明·于谦〈从军五更转〉诗:「五更人尽起,鼓角动边城。」

分字解释


※ "鼓角"的意思解释、鼓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唐太宗登上北山后,看见狭谷中尘土飞杨,知是长孙无忌率部已进入指定地点,当即命令鼓角齐鸣。

2、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招展,连绵九百六十里。

3、姬辇题罢,抠衣向殿前用手举鼎,去地三尺,满面通红,列国群臣鼓角齐鸣,同声喝采!

4、杨德栎佩服周远确有用兵之妙,两营相持之近,鼓角可闻,却连夜逃遁毫无知觉。

5、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6、见两旁尽是长林丰草,远远有鼓角之声,旌旗之影。

7、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

8、中国古代军事指挥最初由指挥员用语言和动作直接下命令,后来出现了旌旗鼓角等通信指挥工具。

9、两军阵前,顿时鼓角齐鸣,杀声震天。

10、楚天都市报讯(记者王昱晔通讯员王怀民王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至今传诵不绝。

11、就在这时,后面大阵中鼓角齐鸣,大营统军将领终于命令步卒结成了一个个的长矛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河岸这边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的挤压了过来。

12、各营内鼓角齐鸣,若天崩地塌之状。

13、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贯休

14、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15、次年正月,大军全部到达,一时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这年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

16、耳听得鼓角齐名,想必我们的军队已经开始进攻了。

17、楚女之演讲,有如进军鼓角,代英则有时嘲讽,有时诙谐,有时庄严,历二三小时,讲者滔滔无止境,听者孜孜无倦容。

18、堂堂笔阵风云动,猎猎旌旗鼓角喧。

19、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飞驰下山而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叫一声:“夏侯小二,拿命来!”。

20、除却人生,细细观瞧这茶叶,你还可看到舟行水上,千帆共渡,桅樯林立, 鼓角齐鸣 ,旌旗蔽天,再阔开去,这片片茶叶,便是星辰宇宙,浩如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