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shū

林纾


拼音lín shū
注音ㄌㄧㄣˊ ㄕㄨ

林纾

词语解释

林纾[ lín shū ]

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光绪年间举人。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早年参加戊戌变法,后思想转向保守,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曾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译出《巴黎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一百八十余种。有《畏庐文集》等。

分字解释


※ "林纾"的意思解释、林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1912年正月十二晚上,林纾在北京“小有天”三楼宴请南方临时政府专使团成员刘冠雄。

2、二百零一、林纾的愤怒起于他深信北京大学师生“覆孔孟、铲伦常”之举足以败坏人心,使“中国之命如缕丝”。从此以后,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旧道德,几乎成了保守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余英时

3、赵宜荻与林纾俱是是目瞪口呆,看着滔滔不尽的万副,对视一眼,双方都见到了对付眼里的诧异与凝重。

4、谈到近代中国西方知识的译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两位伟大的翻译家:严复和林纾

5、译坛泰斗林纾不仅在他的“聊斋体”小说中刻画了为数不少的侠士,而且本人具有极其鲜明、可敬可佩的侠义风范。

6、林纾秀媚紧蹙,苍白的脸色更加的血色全无,薄薄的嘴唇,微微的蠕动,嗫嗫无语。

7、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学翻译现象,倍受译界关注争论。

8、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

9、林纾在《公言报》发表《致蔡鹤卿太史书》,攻击新文化运动。

10、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林纾

11、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学家和翻译家,其代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蜚声中外文坛。

12、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林纾

13、在此以前,严复、林纾、梁启超等人的翻译,均可视为归化的翻译。

14、林纾的小说创作实践显然受到自身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

15、青年时代的林纾,颇有几分侠气和狂态。

16、林纾一听,当即粉脸通红,那一晚的旖旎场景,再次让她脸红耳热,心跳不已。

17、林纾的愤怒起于他深信北京大学师生“覆孔孟、铲伦常”之举足以败坏人心,使“中国之命如缕丝”。从此以后,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旧道德,几乎成了保守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余英时

18、林纾与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姚永概一同研讨学术,传道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