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ndào

神道


拼音shén dào
注音ㄕㄣˊ ㄉㄠˋ

神道

词语解释

神道[ shén dào ]

⒈  民间指鬼神祸福的迷信说法。

legend of ghosts;

⒉  口:指神灵。

gods;

⒊  又称“墓道”

tomb passage; path leading to a tomb;

⒋  〈方〉:形容言谈举止不太正常。

这个人有点儿神道,托他办事大概靠不住。

one's manner isn't normal;

引证解释

⒈  神明之道。谓鬼神赐福降灾神妙莫测之道。

《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孔颖达 疏:“微妙无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见,不知所以然而然,谓之神道。”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寧。”
张载 注:“协和神明之道,而天下大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 干宝 ﹞尝感於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絶復苏,自言见天神事,乃撰《搜神记》二十卷,以‘发明神道之不诬’。”

⒉  犹神术。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少有神道。尝在司空 曹操 坐, 操 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 吴 松江 鱸鱼耳。’ 元放(左慈 )於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⒊  神祇;神灵。

唐 韩愈 《禘祫议》:“禘祫之时, 献祖 宜居东向之位, 景皇帝 宜从昭穆之列。祖以孙尊,孙以祖屈,求之神道,岂远人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周憬 ﹞临死谓曰:‘ 比干,紂 之忠臣也;倘神道有知,明我以忠见杀。’”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 铁溪 里的‘神道’出现,满城人家,家家都要关门躲避。”

⒋  墓道。谓神行之道。

《汉书·霍光传》:“太夫人 显 改 光 时所自造塋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闕,筑神道。”
《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大为修冢塋,开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数。”
李贤 注:“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

⒌  俗语。谓了不起,有本领;精神强悍。

如:这个小孩真神道。

国语辞典

神道[ shén dào ]

⒈  墓前的道路。

《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太夫人显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

⒉  自然造化的道理。泛指天理、天道。

《董西厢·卷七》:「这畜生肠肚恶,全不合神道。著言厮间谍、忒奸狡。」

⒊  神祇。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小二哥,你供养的是一尊甚么神道。」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铁溪里的神道出现。满城人家,家家都要关门躲避。」

英语Shinto (Japanese religion)​

法语shintoïsme

分字解释


※ "神道"的意思解释、神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佛教术语中的“天龙八部”,指的是8种神道怪物,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伽。

2、据悉,历朝历代中,石兽常立墓葬神道两侧,故统称为“石象生”,具有一定身份的墓葬主人方可享受此等待遇。

3、阴司神道阎罗天子作者:老豆根。

4、法学是关于神道和人事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学问。

5、汉代墓葬形制与墓前神道石兽的形成,不仅受制于汉代丧葬礼俗的直接因素,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6、儒者的“守仁”(致“良知”)是一种自控,一般平民得自道教徒“神道设教”的“守庚申”的办法,则是取自控形式的他控。

7、女二号总在没完没了地哭天抢地和昏厥晕倒,男三号总神神道道地发出各样感慨。

8、中間坐著一位神道,面闊尺餘,須髯滿頰,目光如炬,肩臂啟動,象個活的一般。

9、晚辈不敢自我标榜,但从此后我逍遥洞府和神道玄门亲如一家,前辈有任何吩咐,我定会全力而为。

10、而其后来不断被神化则是统治阶级为了神道设教、愚民以治的需要。

11、不过乌尔善认为,陈坤身上的那种神秘感格外吸引人,“胡八一会阴阳八卦、易经风水,坤儿每天也神神道道的”。

12、“神道设教”乃中国古代文明最源始也最隐秘的生存方式。

13、布局以昭陵、神道为纵轴,延伸南北形成中轴线。

14、陶羊子不是那种神神道道的人,他的行事思想都是自然实在的。

15、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普通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孔庙大成殿,内缘上方为孔林神道的万古长春坊,左上方为孔府大门门匾。

16、你似乎认为宗教可以不与神挂上钩吧?比如日本的神道教?

17、具体来讲,“天人理论”在汉代政治领域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伦理、政治斗争和“神道设教”。

18、这种对新神道的崇拜使巴比特迷惑不解,他还怀疑尤妮斯抽烟。

19、东渡日本的古代大陆移民,不仅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日本神道教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第五章,从思想倾向、选材、结构框架等方面简析干宝神道思想对《搜神记》文学构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