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huò

三惑


拼音sān huò
注音ㄙㄢ ㄏㄨㄛˋ

三惑

词语解释

三惑[ sān huò ]

⒈  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

⒉  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引证解释

⒈  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参见“三不惑”。

《后汉书·杨震传赞》:“震 畏四知, 秉 去三惑。”
《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
唐 许浑 《金谷园》诗:“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

⒉  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法苑珠林》卷十:“居兹三惑,示画篋之非真;出彼四门,厌浮云之易灭。”
明 徐復祚 《一文钱》第六出:“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议,自证菩提。”

分字解释


※ "三惑"的意思解释、三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她抬起头,疑三惑四地问,值得编吗?我们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她觉得我们言之有理,便应诺地点点头。

2、“拔葵去织”是不留自留地,不与民争利的意思;“三惑”是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四知”则是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3、好吧,我也不和你兜圈子啦,省得你总是疑三惑四的。

4、她讲时还一再强调,全因小竹疑三惑四,自己迫不得已才会胡编乱造的。

5、并特别提到,秦钟的姐姐秦氏为“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惑四”而气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