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

词语解释
十二因缘[ shí èr yīn yuán ]
⒈ 亦作“十二缘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十二缘起”。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缘起,构成三世两重的因果关系。摆脱十二因缘的束缚,即出离生死而证得涅槃。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梁京师释保志》:“上尝问 誌 云:‘弟子烦惑未除,何以治之?’ 誌 答云:‘十二识者以为十二因缘,治惑药也。’”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三千法界,繇广位而出无明;十二因缘,自普济而登彼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深知十二缘起的道理,即可理解生死际的本质。”
国语辞典
十二因缘[ shí èr yīn yuán ]
⒈ 佛教用语。佛教基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痛苦轮回的十二项要件。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是指对佛法的无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为;识是指死后,由于过去的行为,导致投生的心识;名色是指处在母胎中的身、心(识除外);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身体感官和认识对象;触是指感官对现象的接触;受是指接触后产生的感受;爱是指感官接触后生起的欲望;取是指执著;有是指导致轮回的行为。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像环链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缘于生;生缘于有;有缘于取;取缘于爱;爱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处;六处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后者决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无明就没有行,没有行就没有识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烦恼也灭除。
德语Bedingtes Entstehen (Sprachw)
分字解释
※ "十二因缘"的意思解释、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十二因缘”这一连串的关系若都没有了,就好像万里晴空一样,又好像水清月现。
2、若如是修习如是三十二相业因缘时,则得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3、总之,十二因缘中的各个环节,是互为因果的,人类之所以陷于悲剧,人类的痛苦所以没有终了之时,都由于它的桎梏。
4、关于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明白;若。
5、x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等,五人听后当即皈依了佛陀,成为最初的佛弟子。
6、外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所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法,泛指显教。
7、佛祖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证得十二因缘,继而总结出苦集灭道四谛,“了生脱死”。
8、再次,分析了十二因缘说与佛所说法之间的关系,得出十二因缘说是佛陀思想的核心部分的结论。
9、看一看十二因缘的教导。
10、经过长时间的静坐思维,终于在腊月初八那夜,豁然大悟“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时年三十五岁。
相关词语
- shí mó十魔
- shí qiān十千
- shí hào十号
- shí jì十际
- wèn shí dá shí问十答十
- shí liè十裂
- shí lián十连
- shí fāng十方
- shí rì十日
- shí shàn十善
- shí shì十事
- shí yuè十月
- shí nián十年
- shí jià十驾
- shí zhǐ十指
- shí jiā十家
- shí huī十辉
- shí méi十眉
- shí zǐ十子
- shí guó十国
- èr biàn二变
- èr hé èr miàn二合二面
- èr cáo二曹
- èr shēng二牲
- èr jì二纪
- èr bāo二包
- èr huáng二皇
- èr shí èr shǐ二十二史
- èr xiáo二崤
- èr biàn二便
- èr kuǎi二蒯
- èr shí èr gēn二十二根
- èr qiáo二乔
- èr shēng二生
- èr xián二咸
- èr jì二忌
- èr èr hū hū二二忽忽
- èr shé二舌
- èr shǒu二守
- èr yú二虞
- yīn xīn因心
- hūn yīn昏因
- yuǎn yīn远因
- yīn sù因素
- shùn yīn顺因
- liáng yīn良因
- hé yīn何因
- sù yīn夙因
- dǎo yīn导因
- yīn tóu因头
- yīn chéng因承
- néng yīn能因
- jìng yīn浄因
- yīn bào因报
- zào yīn造因
- yīn xí因袭
- lái yīn来因
- yīn mǔ因母
- chéng yīn成因
- yīn yìng因应
- bìng yuán并缘
- ài yuán爱缘
- léng yuán楞缘
- yuán yuán缘缘
- hé yuán何缘
- dēng yuán登缘
- biān yuán边缘
- yīn yuán姻缘
- pān yuán攀缘
- qǐ yuán起缘
- shùn yuán顺缘
- yuán qǐ yuán luò缘起缘落
- xià yuán下缘
- lín yuán林缘
- fán yuán烦缘
- miǎn yuán丏缘
- fǎ yuán法缘
- fù yuán附缘
- pō yuán颇缘
- dì yuán地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