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ē

太阿


拼音tài ē
注音ㄊㄞˋ ㄜ

太阿

词语解释

太阿[ tài ē ]

⒈  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⒉  指商伊尹。因其辅太甲为阿衡,故称。

⒊  喻权柄。

引证解释

⒈  古宝剑名。相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干将 所铸。

《战国策·韩策一》:“韩 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雁,当敌即斩坚。”
《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李善 注:“《越絶书》曰:楚王 召 欧冶子、干将 作铁劒二枚,二曰太阿。”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
明 沉采 《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⒉  指 商 伊尹。因其辅 太甲 为阿衡,故称。 汉 王莽 以 甄丰 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见《汉书·王莽传中》。

《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周 赖 尚父,殷 凭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谓 伊尹 也。”

⒊  喻权柄。

《明史·阉党传序》:“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国语辞典

太阿[ tài ē ]

⒈  吴国干将所铸的宝剑。秦·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也作「泰阿」。

《史记·卷六九·苏秦传》:「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

分字解释


※ "太阿"的意思解释、太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这神机观主要是作为修身养性之所,不可太阿世媚俗。

2、此种诏书不可轻授,当心太阿倒持后悔莫及啊!

3、曩者汉日将倾,楚氛甚恶,倒持太阿之柄,檀弄湟池之兵。

4、中国兵威不振,财用日匮,商民交困,皆因劫于条约,太阿倒持,反主为客,而商务亏绌,以至于此。

5、中国兵威不振,财用日匮,商民交困,皆因劫于条约, 太阿倒持 ,反主为客,而商务亏绌,以至于此。

6、有的领导认为公开是“ 倒持太阿 ,授人以柄”,权变小,权受制,因而对党务公开抱有抵触情绪。

7、如此太阿倒持,恐有不忍言之事!

8、干将血,莫邪魂,龙泉太阿永世存。

9、今陛下致 昆山之玉 ,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10、曩者汉日将倾,楚氛甚恶, 倒持太阿 之柄,檀弄湟池之兵。

11、如果说天意如刀,那圆命师们就敢狂言天意已倒持太阿,将权柄将由己手。

12、如果说天意如刀,那圆命师们就敢狂言天意已倒持太阿,将权柄将由己手。

13、今陛下致 昆山之玉 ,有随和三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翠凤之旗,树灵龟之鼓。

14、他低估了对手,代价就是 太阿倒持 ,自己将把柄送给了人家。

15、太阿倒持,反伤其身!既是凶器,便是既可杀人也可丧身的玩意儿,这也是陈笥对自己的警告,不要以为手里有点兵权就可以阳奉阴违,不杀苏秦,你也离死期不远了!

16、而太阿公,因为他父亲是山中王,坐山虎村长的缘故,成为了童子军的小队长。

17、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8、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19、西铁烈见状,情急拚命,将刀柄当棍来使,又被樊钢运起太阿剑,将刀柄挥作两段。

20、大殿正中御座上,端坐着秦二世皇帝胡亥,冕旒衮服,佩太阿之剑,和秦始皇帝当年的装束一模一样,只是全然没有帝王气度,沐猴而冠,扬扬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