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

词语解释
牦牛[ máo niú ]
⒈ 产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的野牛或家畜牛;在其背部有短而光滑的毛,在其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则有长而卷曲的毛。野牛的毛色黑褐,肩高可达2米,体重可达600公斤。
英yak;
引证解释
⒈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引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 《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
《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
参见“牦牛”。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 《汉书·郊祀志上》:“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国语辞典
牦牛[ lí niú ]
⒈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腿短,全身有长毛,野生者色黑,畜养者色白。是青康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力畜。也作「牦牛」。
分字解释
※ "牦牛"的意思解释、牦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处的“假”,意为给予;“节”是用竹与牦牛尾做成的节旄,是君主授权的特殊凭证。
2、翻过一座外形酷似牦牛的大山,刚到山脚下,车子忽然抛锚。
3、人们用牦牛驮运重物、用它们的毛编织衣服、喝牦牛奶、用牦牛奶制奶油、吃牦牛肉,并把牦牛粪当作上好的燃料。
4、牦牛皮胶;营养性贫血;人体试食。
5、牦牛全身上下都是宝,我们卖了它用来买粮食等其他东西.
6、牦牛是珍贵的畜种资源,牦牛产品包括肉、奶、骨、角、毛、绒等。
7、牧业方面将扩大羔羊、犊牛肉的生产,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营销手段开发牦牛肉产品及牦牛药用滋补品。
8、采用木瓜蛋白酶、盐酸搅拌和盐酸静置的方法,从牦牛绒中分离出黑色素。
9、萤石是四川牦牛坪稀土矿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
10、这些亚洲屋脊的牦牛迁移到美国的奶牛牧场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农场主们已经有了饲养牦牛的想法。
11、全面介绍了中甸牦牛的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形成、外貌特征、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12、结论:牦牛乳相对于牛乳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在开发高营养系列产品时更具市场潜力。
13、他们那有牦牛或与牦牛类似的动物。
14、大多数野牦牛都是黑褐色的,偶尔会出现棕色、金黄色个体。
15、主要家畜、家禽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藏鸡、藏猪等。
16、沿横穿岩体的川藏公路剖面和牦牛沟—塔公草原剖面采集了10个点的定向样品。
17、结果表明:犊牦牛在生长发育期普遍存在缺钙和血清钙与无机磷比例失调的问题。
18、为了探索电子鼻对肉类掺假识别的可行性,利用电子鼻对牦牛肉、牛肉和猪肉样品进行了分析。
19、半农半牧区,农业主产青稞、小麦、油菜子,畜种有牦牛、绵羊.
20、利乐包生产线上,牦牛奶被加热至130摄氏度,蒸汽从管口冒出来。
相关词语
- mǎ máo马牦
- máo xuān牦轩
- sī máo丝牦
- jié máo结牦
- yě máo niú野牦牛
- jiǎn máo guó剪牦簂
- háo máo毫牦
- chà zhī háo máo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 máo shī牦虱
- máo niú牦牛
- máo máo牦旄
- máo qián牦靬
- máo máo毛牦
- máo yīng牦缨
- háo máo zhī chàjiāng zhì qiān lǐ豪牦之差,将致千里
- jiǎn máo guó翦牦簂
- bái guān máo yīng白冠牦缨
- háo máo豪牦
- háo máo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豪牦不伐,将用斧柯
- cháng máo长牦
- niú qì牛气
- niú bāi牛掰
- niú ròu牛肉
- shè niú麝牛
- gēng niú耕牛
- niú tuǐ牛腿
- dǐ niú抵牛
- bǎi niú百牛
- háo niú豪牛
- yǒu niú shǐ niúwú niú shǐ dú有牛使牛,无牛使犊
- niú bàng牛蒡
- niú dāo牛刀
- dì niú帝牛
- niú tóu牛头
- hēi niú黑牛
- chuī niú吹牛
- bèn niú笨牛
- niú niú牛牛
- rǔ niú乳牛
- dǐng niú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