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

词语解释
诏令[ zhào lìng ]
⒈ 文体名。古代帝王、太后、皇后所发公文的总称。
英imperial decree;
引证解释
⒈ 号令。
引《韩非子·初见秦》:“往者 齐 南破 荆,东破 宋,西服 秦,北破 燕,中使 韩 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剋攻取,詔令天下。”
⒉ 皇帝发布命令。
引《史记·萧相国世家》:“然 萧何 常从 关中 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詔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絶者数矣。”
《后汉书·郭躬传》:“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詔令不及,皆当重论。”
⒊ 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
引《新唐书·百官志一》:“而文书詔令,则中书舍人掌之。”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有由上告下之词,则为詔令;有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
鲁迅 《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开国的时候,这些人便做诏令,做敕,做宣言,做电报,--做所谓皇皇大文。”
国语辞典
诏令[ zhào lìng ]
⒈ 皇帝的命令。也作「诏敕」。
引《韩非子·初见秦》:「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又诏令太医院有名医人数个,到寓诊视。」
⒉ 文体名。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通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等。
分字解释
※ "诏令"的意思解释、诏令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再例如,对于兼并土地、扩大皇庄,也是这样,大臣们吵得他不得安宁了,就下一道诏令禁止,但那个皇亲国戚要那一片土地了,他又照给不误。
2、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3、僖宗李俨迁都凤翔,改元中和元年,令郑畋为西歧州内外诸军都诏讨,加兵部尚书衔,速草檄文诏令天下各道兵马入京师勤王。
4、你看,袁术篡逆,天子诏令各地诸侯举兵除贼,可是他们坐观成败,单等着看我的笑话。【造 句网】
5、以明朝洪武年间先后给予安南的诏令文书为线索,可以考察出明初与古代越南国家关系的大致历史发展过程。
6、果然火到猪头烂,他那个从六品候补道员顶戴、补服下发的同时,任命他为浙省粮台坐办的诏令也紧跟着到了。
7、有唐一代,史评、典志、实录、诏令等又有新发展,逐渐形成类目。
8、身为方外之士,帝王诏令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过张宇初却没有丝毫的犹豫,不为自己与成祖之间的交情,不为大明王朝的运势,只为天下苍生。
9、未久,请求归省,诏令集乡郡之旧为方国珍兵者,纯诚奏道:“臣侍陛下十年,无丝毫惠及乡里,今归省而首集子弟为兵,父老其为臣何!”太祖称叹而止。
10、皇帝一纸诏令,要冀州迅速捕拿妖教张角。
11、王安石在南宋的身后名誉地位较低,官方多次诏令贬斥。
12、听到皇帝的诏令以后,他感到惶惶然不知所措.
13、灾异学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反映在西汉诏令中,便是惧词与灾异经常相伴随而出现。
14、宣武诏令检赵修狱,以修佞幸,因此遂加杖罚,令其致死。
15、露布在汉代一般用于某些上呈的奏章或朝廷下达的诏令,它是下达或上呈时将内容会开化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16、有关官员当场宣读完诏令,内官献上皇帝的御玺,刘祜便正式即位。
17、风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18、对商税征收的法律控制,除《大明律》有关条目之外,大诰、榜文、诏令、律例等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效用。
19、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
20、请父皇急派使者,诏令李密返回长安。
相关词语
- fēi zhào飞诏
- zhào yì诏议
- luán zhào鸾诏
- zhào yòu诏侑
- bìn zhào摈诏
- xuān zhào宣诏
- bā zhào八诏
- zhào fèng诏凤
- zhào gào诏诰
- dá zhào答诏
- zhào méng诏盟
- mò zhào墨诏
- ēn zhào恩诏
- zhào dǎo诏导
- zhào huáng诏黄
- tiáo zhào条诏
- yí zhào遗诏
- zhào zhù诏祝
- zhào tiáo诏条
- jiào zhào教诏
- dīng líng丁令
- jiè líng戒令
- cí lìng辞令
- jūn lìng军令
- juàn líng倦令
- huǒ líng火令
- sī lìng司令
- lè lìng勒令
- ruì lìng瑞令
- mì lìng密令
- bī lìng逼令
- guǐ líng诡令
- de lìng得令
- míng lìng明令
- bǎn lìng板令
- dé lìng德令
- jìn lìng禁令
- cháng lìng常令
- dài lìng待令
- gào líng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