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zhǐ

奉旨


拼音fèng zhǐ
注音ㄈㄥˋ ㄓˇ

奉旨

词语解释

奉旨[ fèng zhǐ ]

⒈  旧时臣下承顺上意称奉旨。即遵从旨意。

奉旨查办。

on imperial's order;

引证解释

⒈  接受皇帝旨命。

《宋书·谢庄传》:“于时 世祖 出行,夜还,敕开门, 庄 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詔乃开。”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
瞿秋白 《“打倒帝国主义”的古典》:“不到两年,这口号就变成了奉旨照准的标语。”

国语辞典

奉旨[ fèng zhǐ ]

⒈  接受帝王谕旨或上官旨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法司奉旨提到人犯,用起刑来。」
《文明小史·第一回》:「引见之后,奉旨记名。」

英语on imperial orders

法语sur les ordres impériaux

分字解释


※ "奉旨"的意思解释、奉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王某奉旨镇压叛乱,缉拿元凶归案,有劳众英雄不畏艰险,鼎力相助。

2、逮九月二十八日,胤禩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废太子胤礽之奶公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帝曰: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

3、史载,张居正奉旨归葬时所到之处招待宴会“味逾百品”,张居正却叹“无下箸处”。

4、末将路闻君侯反商,崇侯奉旨征讨;因此上未将心悬两地,星夜奔回。

5、臣于十一月因奏捷,奉旨两疏重复,殊欠检点,捧诵之余,不胜战栗。

6、当由中书省循例请赈,即奉旨照准,帝泽虽是如春,百姓终难全活。

7、后果然灵验,沈葆桢奏报朝廷奉旨祀典,谕令官员“朔望拈香,春秋致祭,以答鸿庥”,使兴济宫成为*弯唯一一座官祀保生大帝庙。

8、既然是三品带刀侍卫,而且奉旨钦差,就算不穿戴二梁冠冕,素银飘带,练鹊紫绶,森黑幞头的官袍,起码也应该穿着红织金彪常服。

9、过几**们再来府里,一见这诗,十一王爷当时便将茶笑喷了,直问他们那晚多少佳句,怎么单录了这首七歪八扭的?凌王瞅着他,给了两个字,‘奉旨’。

10、之后,姜涛长子蒋实奉旨扶柩归乡,沿途经过大同、代县、原平等地,地方官员及百姓都纷纷沿路给予祭奠。

11、结句暗用柳亚子“奉旨填词”时那句“歌声唱彻月儿圆”,堪称得体与到位。

12、太后谕再往天津一行,谨奉旨并将往津应商之语奏陈一遍,太后以为然,并谕以曾商诸皇上,可无须请训,但当轻骑减从速行。

13、他当然知道探子营中全是些惹不起的人物,大部分并无实职官衔,却各个身怀绝技,负责收集各州各地军机情报,更甚至奉旨刺杀敌军将领。

14、担忧“奉旨讨赏”会否成为不容商量的强制消费。

15、钦差奉旨下山东,展土开疆保大清。

16、奉旨着他在浙直召募民夫开浚。

17、祭灶也叫“送灶神”,相传灶王爷每年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善恶,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赏善惩恶,或赐福或降灾。

18、于成龙奉旨入宫;富宁钦假身丧命。

19、怎奈事机不巧,鄂抚祟纶挟有意见,密劾吴公闭城株守,奉旨切责,吴公不得已才出外督师的。

20、蓝堇奉旨推算的良辰吉日如期送至太康帝?滑的手中,太康帝?滑即刻传旨,令大司徒关中举将九州待嫁女子的户口统计出来,十日内交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