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枢密院枢密院的意思
shūyuàn

枢密院


拼音shū mì yuàn
注音ㄕㄨ ㄇ一ˋ ㄩㄢˋ

繁体樞密院

枢密院

词语解释

枢密院[ shū mì yuàn ]

⒈  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主管官称枢密使。 五代、后梁 建崇政院,以崇政使知院事。 后唐庄 宗 同光 元年改为枢密院,以枢密使知院事与宰相共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 宋 代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号为“二府”。 辽 分置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吏部)及 汉 人枢密院(掌 汉 族地区兵马)。 元 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 明太祖 改置大都督府,枢密院遂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国语辞典

枢密院[ shū mì yuàn ]

⒈  一种古代官署。掌管国家机要政务。创始于唐中叶,掌出纳帝命。宋代与中书省并称为「两府」,掌兵权;明初废。

分字解释


※ "枢密院"的意思解释、枢密院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

2、洒家这一躲便是三年,近日闻听圣上赦了俺的罪行,俺赶忙筹措了一担财物要去东京枢密院打理,看能不能官复原职,莫要辱没了祖上的名声。

3、定五京制,改定中央官制,废元帅府,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

4、手下没人可管的经理拿泛滥的头衔糊弄人,就像让老掉牙的政客当上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或枢密院议长。

5、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有两个特别的性质需要了然于胸。

6、因此,枢密院议员出于国王判断考虑,呼吁他们不要恬不知耻,应该马上退出。政治分析人士泰提南认为,这是从直接挑战王权"跑步"离开。

7、上诉人继而向枢密院提出上诉,枢密院于199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判上诉人胜诉。

8、蜀主欲以普丰库使高延昭、茶酒库使王昭远为枢密使,以其名位素轻,乃授通奏使,知枢密院事。

9、四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略如唐代的枢密院,明代的通政司。

10、刑部司排名第一的审讯高手,本来已赋闲在家不问杂事,却被高郎中亲自屈尊相请,这才出山帮助枢密院讯问名极为重要的犯人。

11、他作为枢密院官员宣誓就职。

12、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13、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英女皇会同枢密院议决撤销这项条款,由英国单方面接管九龙城。

14、主要有医生、牙医和眼镜商的纪律委员会。都是由制定法设立的,上诉可向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提出。

15、按照枢密院的规划,两年内要将荆湖路的云麾军和淮南路的武锋军足员满编,再新建两营轻骑兵,提高机动及野战能力,好进行筹谋多年的两路北伐。

16、最后,他们还创立了议会(贤人会议),向国王提供建议,这就成为了今天仍存在的枢密院的基础。

17、(此处省略一万字)1879年,您成为夏威夷王国贵族中的第一位华人枢密院议员。

18、那是因为这12国中大多数都将伦敦的枢密院做为他们的最终上诉法院。

19、因此与南院枢密使楚王耶律兴,北枢密院使齐王耶律高密议,准备在秋高马肥之际,以铁骑三十万攻略宋国北部。

20、维斯特伍德在2007年被请求设计学院袍服,因为伦敦国王学院在该年成功获得枢密院的许可,有权自行颁发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