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

词语解释
月氏[ yuè zhī ]
⒈ 亦作“月支”。
⒉ 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⒊ 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月支”。
⒉ 古族名,曾于西域建 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 敦煌、祁连 间。 汉文帝 前元 三至四年时,遭 匈奴 攻击,西迁 塞种 故地(今 新疆 西部 伊犁河 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 月氏 人称 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 南山 (今 祁连山 ),与 羌 人杂居,称 小月氏。
引唐 李白 《寄远》诗之十:“鲁 縞如玉霜,笔题 月支 书。”
支,一本作“氏”。 元 戴天锡 《天马图歌》:“月支 天马难再得,谁向君家貌真蹟。”
⒊ 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参阅《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
引清 谭宗浚 《览海赋》:“誓斩 月氏,几擒 车鼻。”
国语辞典
月氏[ yuè zhī ]
⒈ 国名。为西域古国。本居敦煌、祁连间,在今甘肃省中部西境及青海东境地,汉时为匈奴所破,西走,建都薄罗城,号「大月氏」。后渐强盛,在今印度河流域克什米尔、阿富汗及葱岭东西之地,其东留未去的,号「小月氏」,在今甘肃张掖及青海西宁等县地。也称为「大月氏」、「月支」。或读为ㄖㄡˋ ㄓ ròu zhī,ㄖㄨˋ ㄓ rù zhī。
英语Tokhara, Tokharians, historic Indo-European people of central Asia, same as 吐火羅人|吐火罗人
德语Yueshi (Gesch), Yuezhi (Gesch)
法语Yuezhi (ancien peuple d'Asie centrale)
分字解释
※ "月氏"的意思解释、月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个大月氏遗族青年,上有千年传承下有同伴相助。
2、大秦是我们历史中最强的一个国家,可不到二世而亡,现在我们主人公胡亥就要让大秦千秋万世,平内乱,驱匈奴,扫月氏。
3、此时正值月氏上京的春寒料峭之时。
4、月氏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游牧民族之一。
5、韩何生斥退了围聚帮众,大多帮众眼里还是冒着怒火,小道士开口解释:是这人羞辱我,还想轻薄这月氏少女。
6、可能是由于这些大月氏人一直生活于此,从来没见过外人,看见珍珍、紫苑走向城门口,便发出警讯。
7、匈奴向东打败东胡,向西消灭乌孙和大月氏,逼迫西域36国向他称臣,向大宛索贡,无不是奴役异族的表现。
8、在大月氏中便具有有去无回,死亡之地,鬼域等令人咋听之下就不寒而栗的意义。
9、其中有一部分遗留月氏人留居祁连山一带,与羌人杂居,始称小月氏。
10、不过当时的汉朝人对贵霜帝国知之甚少,甚至久历边疆的班超也对这个国家分外陌生,依然如惯例称其国王为月氏王。
11、梳理了月氏西迁后,遗留小月氏的去向情况。
12、哨骑报告大月氏部落扣押了甘怀将军和他手下士兵,并联系乌孙、楼兰等国,想要趁汉军疲惫的时候消灭汉朝军队。
13、此事想必已过许久,这月氏国大概也在苟延残息。
14、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李白
15、二十三岁时,巫舛到了月氏部落,他发现这里的人身体轻盈,嗓音优美,且能歌善舞。
16、根据《隋书》记载,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
17、秦汉之际,月氏族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间,势力一度强盛,匈奴单于头曼曾将其子送入月氏当质子。
18、西汉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来到长安,一个叫景庐的读书人接受了他的口传佛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19、贵霜帝国是由大月氏西迁中亚以后建立的,与两汉时代的中国关系密切。
20、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部落,请求他们帮助对抗经常来犯的匈奴。
相关词语
- bǎo yuè宝月
- nián yuè年月
- yuè bǐng月饼
- ěr yuè迩月
- ròu zhī月氏
- dú yuè毒月
- duàn yuè断月
- yuè xīn月薪
- bái yuè白月
- fú yuè浮月
- bēn yuè奔月
- pò yuè破月
- rì yuè日月
- yī yuè一月
- dàng yuè当月
- bù yuè步月
- yuè sè月色
- xiǎo yuè小月
- xiǔ yuè朽月
- guò yuè过月
- lǚ shì吕氏
- yì shì异氏
- zhōu shì周氏
- yíng shì嬴氏
- wāng shì汪氏
- zōng shì宗氏
- guō shì蝈氏
- fú shì凫氏
- pǔ shì谱氏
- shì xìng氏姓
- zhá shì霅氏
- jì shì季氏
- shì hào氏号
- jiù shì舅氏
- yú shì于氏
- hóu shì侯氏
- duàn shì段氏
- mìng shì命氏
- yí shì仪氏
- fó shì佛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