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 pān lóng
注音ㄌㄧˇ ㄆㄢ ㄌㄨㄥˊ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之一。作品多摹拟古人。有《沧溟集》。
1、约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进士出身任职于京师的李攀龙、王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揭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学复古的“旗鼓”。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后又增谢榛、吴国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后七子”了,也就是嘉靖七子
2、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
3、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李攀龙
4、明人李攀龙曾推举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5、在王世贞的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者,主要有李攀龙和昙阳子。
6、这其间,他参与了吴维岳、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与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宗臣、梁有誉等结识,正式形成“后七子”文学团体,李攀龙遂成为一代文坛领袖。
7、济南李攀龙是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尊为“宗工巨匠”,蔚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