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

桑梓



桑梓

词语解释

桑梓[ sāng zǐ ]

⒈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one’s native place;

引证解释

⒈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汉 张衡 《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七爷 回信表示农会当然愿意服务,因为一面是为桑梓服务,一面且与素志相合。”

国语辞典

桑梓[ sāng zǐ ]

⒈  桑树和梓树。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语本后借指故乡家园。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也作「梓里」。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

故里 故乡 家乡 家园 乡里 梓里 梓乡

英语(literary)​ native place, homeland

法语pays natal

分字解释


※ "桑梓"的意思解释、桑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云山顿隔莫修尺素之书,桑梓云遥未奉辨香之敬。

2、好哇,高!我怎么就没能想到呢?石公知我乃随性之人,大富大贵原非我之所求,埋骨更是无须桑梓之地。

3、李展鹏曾经去过桑梓县,知道翻过卧牛山,就是桑梓县的温塘镇。

4、一颗眷眷之心,学以致用惠泽桑梓

5、而且江南是二位桑梓之地,一旦兵戈过后,必定是生灵涂炭,为何二位仍然愿战不愿降呢?

6、我们不会因为离乡别井而淡化对家乡的思念与感情,反而是拳拳赤子心,敬恭桑梓,浓浓故乡情一往情深,对家乡的情谊比千年陈酒还要浓。

7、在这样的情况下,激情洋溢的青年***离开了家人,留下了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8、在古镇的寺前弄,有一处“江南蚕文化馆”,全馆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楹联写着“探丝路源头蚕俗蚕花,望仙潭陌上桑园桑梓”。

9、在日军到来以前,沁源县城关及周围的黎平易近就有机关地撤离桑梓,空室清野,把日军困绕在一个“没有人平易近的全国”中。

10、但他们看到杜月笙对江苏桑梓之地的水灾反应冷淡,一时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11、自是皇甫、胡、梁、韦、杜、牛、辛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贯,一同旧族,随才铨叙,思欲分还桑梓者听之;其非此等,不得为例。

12、泰伯兴吴,虽文身断发却不减以德立邦之慷慨;锡商崛起,数人物风流亦不忘普惠桑梓之任重。

13、悲欢离合事难全,廿载飘蓬沧海边;故国春风思赤子,喜看桑梓换新天。

14、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

15、桑梓峪、纺绩台、拴马桩、蜘蛛洞等一串串神秘的景点隐匿在险崖峭壁之巅,顿时让人喜欢上这个神秘的地方。

16、忘川之上,桑梓之下。一半是光,一半是影。夏达

17、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18、云天明说,侨居国外的云姓昆季,身居异邦,心怀桑梓,传统的永世不忘列祖列宗,都在居住国创建缅怀祖德的宗祠。

19、,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近日,李瑞环同志将他今年出版的《看法与说法》一书稿费150万元再度捐给天津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20、母亲曾无数次提出回老家安度晚年的要求,恭敬桑梓,是她一生最大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