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í

回纥


拼音huí hé
注音ㄏㄨㄟˊ ㄏㄜˊ

繁体回紇

回纥

词语解释

回纥[ huí hé ]

⒈  参见:回纥,回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为 袁纥 后裔,初受 突厥 统辖, 唐 天宝 三年灭 突厥 后建立可汗政权, 贞元 四年改称 回鹘,开成 五年被 黠戛斯 所灭,余众分三支西迁:一迁 吐鲁番盆地,称 高昌回鹘 或 西州回鹘 ;一迁 葱岭 西 楚河 畔,称 葱岭西回鹘 ;一迁 河西走廊,称 河西回鹘。后改称 畏吾儿 (即今 维吾尔 )。也叫回回。参见“回回”。回纥。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名。后亦称“迴鶻”。

《旧唐书·回纥传》:“迴紇,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薛延陀 北境,居 娑陵水 侧,去 长安 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人。”
《旧唐书·回纥传》:“元和 四年, 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密毗迦可汗 遣使改为 迴鶻,义取迴旋轻捷如鶻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四年, 迴紇 求和亲。”
《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迴鶻 既败,当即生降。”

国语辞典

回纥[ huí hé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助讨安史之乱及抗御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民国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称为「维吾尔」。

分字解释


※ "回纥"的意思解释、回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史*记载,回纥兵曾多次兵攻打金光门。

2、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大有关羽单刀赴会的遗风。

3、若夫北庭、回纥之部,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

4、乔师望陪着他出去逛了一圈,果然如此,而且大多数回纥人生活十分贫困。

5、我回纥的儿郎岂能连这点挫折也受不得?

6、李子仪施计将叛军引到沣水江畔,展开激战,利用回纥铁骑潮水般的冲击,以及先锋营的硬挡直扑,使叛军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主力全线崩溃。

7、再后来李亨密谋杀掉降将史思明,阴谋败露,史思明再度叛变,李亨儿子李豫效法父亲的做法以相同条件向回纥乞援,回纥军队收复洛阳,再一次用旧法洗劫了这个伟大的东都。

8、论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早期回纥汗国的统治阶级利用摩尼教作为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9、百年漠北回纥汗国在与唐的友好交往中处于主动并一度左右唐的内政外交,由此交往中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消极影响;

10、回纥称霸于漠北,吐迷度自立为可汗,建立回纥汗国。

11、隋末唐初,时健子菩萨立为君长,隶于突厥。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又附属于随之建立的薛延陀汗国。

12、郭子仪将要出去会见回纥将领,诸将劝谏说: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请不要去。

13、唐朝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大有蜀汉关羽应鲁肃之约单刀赴会的遗风。

14、, 此期间,刘氏还作为唐朝廷全权代表,数次前往回纥铁勒抚慰,奔赴吐谷浑、吐藩宣敕,均圆满完成使命。

15、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并肩作战下,安禄山父子的势力基本瓦解。

16、756年的7月,李亨很快组织起了自己的中枢机构,启用李光弼、郭子仪等中兴名将,并借回纥兵、阿拉伯军队,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初步胜利,收复了两京。

17、回纥(回鹘)本臣属于突厥,后来渐有*之地,助唐平安史之乱,以马匹易唐绢、茶,与唐和亲。

18、因此回纥使者在长安城甚是嚣张,在唐大历年间,回纥使者屡在京师肇事,掠人子女,殴辱官吏,杀人越货,官府不能禁。

19、另外,粟特人有意识的传播摩尼教,加快了摩尼教在回纥汗国的传播和影响。

20、唐朝还答应每天供给回纥军羊二百头,牛二十头,米四十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