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ē rèn
注音ㄐ一ㄝ ㄖㄣˋ
⒈ 兵刃相接触。谓交战。
⒈ 兵刃相接触。谓交战。
引《汉书·赵充国传》:“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驱象前锋,接刃城下。”
《晋书·谯刚王休之传》:“若大军相临,交锋接刃,兰艾杂揉,或恐不易。”
⒉ 插刃。
引《汉书·蒯通传》:“今天下大乱, 秦 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於公之腹,以復其怨而成其功名。”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四》:“接读为‘插’。 《説文》:‘插,刺内也。’内与入同,谓以刃刺入公腹。作‘接’,借字耳。”
1、吴人轻锐,利在舟楫,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宜严陈以待之,勿与接刃。
2、军事实践反复证明,军队形象好,亲民爱民,纪律严明,举止文明,就能够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感召力,往往能够收到“兵不接刃而敌降服”之效。
3、“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阵矣”;“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