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

词语解释
弦索[ xián suǒ ]
⒈ 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⒉ 金元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明沈宠绥有《弦索辨讹》三卷。
引证解释
⒈ 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引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
⒉ 金 元 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 明 沉宠绥 有《弦索辨讹》三卷。絃索:同“弦索”。 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参见“弦索”。
引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
⒊ 弹奏弦乐。
引宋 苏轼 《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 玉奴 絃索 花奴 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响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惠 雅善歌,絃索倾一时。”
⒋ 金 元 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参见“弦索”。
引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於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絃索。”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 双珠 之崑腔, 润宝 之絃索,并有盛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明 清 两朝,南曲为盛,中 清 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絃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
国语辞典
弦索[ xián suǒ ]
⒈ 弦乐器上的丝弦。
引宋·苏轼〈老人行〉:「美人如花弄弦索,只恨尊前明月落。」
分字解释
※ "弦索"的意思解释、弦索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虽仍无弦索伴奏,但吸收了山东梆子、柳子戏等地方剧种的部分锣鼓经,增强了打击乐伴奏的表现力,演出气氛热烈、活跃。
2、尤其是民间自由组合的汉乐演奏小组,现称“私伙局”,目前在大埔县仍有不下20个,村村处处有不挂牌的国乐社、弦索和奏点,人数多、活动频繁且自由。
3、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却投入情绪,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别生离.
4、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纳兰容若
5、旧时代,文人墨客流连于秦淮河上,傍岸画舫,旧家亭苑,幽期密约之所,有艳姬娇娘弦索叮当,便有好事者把校书房题作“鞠通”雅号。
6、在北方弦索乐的气质中又注入江南丝竹和十番乐的情韵,别具津门特色。
7、黄昏的雨落得这样忧愁,那千万只柔柔的纤指抚弄着一束看不见的弦索,轻挑慢捻,触着的总是一片凄凉悲怆。
8、幽思唤起弦索的秋愁,遥想五百年前,与子桑间之约,并非如此低情曲意,然而不知:姚黄魏紫落谁家,十里长亭一地花。
9、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弦索来往余家。
10、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弦索乐。
11、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12、当二人在台上深情对话时,既是皮黄昆曲合唱,也是弦索与管笛合鸣,同时也是人性曲直的辩证与交锋。
相关词语
- sān xián三弦
- kòu xián扣弦
- zhèng xián正弦
- guǎn xián管弦
- èr xián二弦
- diàn xián垫弦
- hé xián和弦
- shí xián石弦
- cuī xián摧弦
- xián zǐ弦子
- xūn xián熏弦
- kǒu xián口弦
- pèi xián佩弦
- tiáo xián调弦
- jūn xián钧弦
- qiè xián怯弦
- chéng xián承弦
- hóng xián红弦
- dà xián大弦
- jǐn xián锦弦
- suǒ jué索绝
- wán suǒ玩索
- sī suǒ思索
- fù suǒ赋索
- jiǎn suǒ检索
- qiān suǒ撁索
- bù suǒ布索
- jǐ suǒ脊索
- bēng suǒ绷索
- jìn suǒ进索
- bǎi suǒ百索
- wèn suǒ问索
- cǎo suǒ草索
- chán suǒ缠索
- jiǎo suǒ绞索
- diào suǒ吊索
- bì suǒ必索
- bǔ suǒ捕索
- suǒ yào索要
- diāo suǒ凋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