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

词语解释
禁火[ jìn huǒ ]
⒈ 禁止烟火。
英fasting;
引证解释
⒈ 谓管制燃火以防灾。
引《后汉书·廉范传》:“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⒉ 旧俗寒食停炊称“禁火”。
引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閭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至今 太原、上党、西河、雁门 各处,每岁冬至后一百五日,预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
⒊ 皇宫中的烟火。
引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国语辞典
禁火[ jìn huǒ ]
⒈ 严禁升火。
引《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⒉ 禁止炊爨。南朝梁·宗懔唐·郭郧〈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也作「禁烟」。
引《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⒊ 皇宫中的烟火。
引唐·曹唐〈三年冬大礼〉诗五首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分字解释
※ "禁火"的意思解释、禁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司炬氏”,仲春期间用木铎警告人们小心火烛,以免天干物燥发生火灾,后来演变为禁火一个月。
2、一个准备不足的队伍也许计划用营火烹饪食物,但到目的地时却发现禁火令在实施或者柴火不足。
3、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4、人们因为禁火,需要重新用榆柳取火,所以就在门口插柳。
5、由于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
6、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7、也有人指出,其实早在周朝就已经有暮春禁火的记载了,恐怕把寒食与介子推之死联系在一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8、骉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9、在卡累利加上有108个天然石碑和46个禁火保护区。
10、由于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11、春季来临,我们要作好山林禁火,以便有备无患。
12、由于清明节与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节的别称。
13、在东南部州,因为习惯于每年的高降水量,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只能设立水量限制和禁火令。
14、“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15、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16、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17、防止明火和其他激发能源进入禁火区。
18、就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19、那么禁火和寒食的习俗呢?
20、禁火寒食在性质上讲是一种禁忌。
相关词语
- dì jìn地禁
- bù jīn不禁
- jīn tǔ禁土
- jiū jīn纠禁
- fàn jìn犯禁
- yǔ jìn语禁
- jīn sī禁司
- jīn shòu禁受
- jīn shěng禁省
- jīn shān禁山
- jìn qū禁区
- chá jìn茶禁
- jīn shēn禁身
- jīn yòng禁用
- cái jìn裁禁
- hán jīn寒禁
- chá jìn查禁
- jīn shǔ禁署
- jīn wéi禁闱
- cháng jìn常禁
- wǔ huǒ五火
- gōu huǒ篝火
- huǒ guō火锅
- qǐ huǒ起火
- dēng huǒ灯火
- huǒ pīn火拼
- huǒ shí火石
- huǒ huā火花
- huǒ jí huǒ liáo火急火燎
- huǒ huà火化
- zhǒng huǒ种火
- huǒ lóng火龙
- nào huǒ huǒ闹火火
- zhōng huǒ中火
- huǒ miáo火苗
- zǎn huǒ攒火
- huǒ lǐ huǒ fā火里火发
- huǒ jiàn火箭
- huǒ tuǐ火腿
- zéi huǒ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