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

词语解释
禁火[ jìn huǒ ]
⒈ 禁止烟火。
英fasting;
引证解释
⒈ 谓管制燃火以防灾。
引《后汉书·廉范传》:“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⒉ 旧俗寒食停炊称“禁火”。
引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閭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至今 太原、上党、西河、雁门 各处,每岁冬至后一百五日,预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
⒊ 皇宫中的烟火。
引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国语辞典
禁火[ jìn huǒ ]
⒈ 严禁升火。
引《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⒉ 禁止炊爨。南朝梁·宗懔唐·郭郧〈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也作「禁烟」。
引《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⒊ 皇宫中的烟火。
引唐·曹唐〈三年冬大礼〉诗五首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分字解释
※ "禁火"的意思解释、禁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2、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司炬氏”,仲春期间用木铎警告人们小心火烛,以免天干物燥发生火灾,后来演变为禁火一个月。
3、“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4、在卡累利加上有108个天然石碑和46个禁火保护区。
5、那么禁火和寒食的习俗呢?
6、禁火令和缺乏柴火表明这些地方正经历着过度使用的持续的影响。
7、就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8、人们因为禁火,需要重新用榆柳取火,所以就在门口插柳。
9、一个准备不足的队伍也许计划用营火烹饪食物,但到目的地时却发现禁火令在实施或者柴火不足。
10、防止明火和其他激发能源进入禁火区。
11、由于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
12、春季来临,我们要作好山林禁火,以便有备无患。
13、骉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14、在东南部州,因为习惯于每年的高降水量,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只能设立水量限制和禁火令。
15、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16、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17、清明节,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
18、清明时节杨柳飘,折柳赠别已旧习。寒食禁火需五日,花信风来敬为礼。暮至清风摇月影,隔山越水谈笑情。一条短信传问候,期盼早日再重逢。
19、为什么要禁火呢?这里有个传说。
20、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相关词语
- jīn sī禁司
- jìn zhǐ禁止
- cán jìn蚕禁
- bào jìn暴禁
- dà jìn大禁
- yǔ jìn语禁
- dǎng jìn党禁
- fáng jīn防禁
- jūn jīn军禁
- jīn sì禁寺
- dǐ jìn抵禁
- ruǎn jìn软禁
- chéng jìn城禁
- jīn shòu禁受
- dōng jìn冬禁
- chá jìn茶禁
- jiān jìn监禁
- jìn shū禁书
- jīn tuī禁推
- dù jīn杜禁
- huǒ huā火花
- kāi huǒ开火
- huǒ bào火暴
- guǐ huǒ鬼火
- wǔ huǒ五火
- xū huǒ欻火
- gōu huǒ篝火
- huǒ sù火速
- nào huǒ闹火
- lú huǒ炉火
- huǒ tuǐ火腿
- huǒ hú火狐
- shē huǒ畲火
- rén huǒ人火
- huǒ huǒ火火
- liè huǒ烈火
- huǒ rè火热
- huǒ qiāng火枪
- huǒ chǎng火场
- huǒ jù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