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

词语解释
柽柳[ chēng liǔ ]
⒈ 又称“观音柳”、“三春柳”。柽柳科。枝条柔弱,多下垂。叶小,鳞形。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生长于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是盐土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又可栽培供观赏。枝干可编篮和筐。
引证解释
⒈ 木名。也称观音柳、西河柳、三春柳、红柳等。落叶小乔木,赤皮,枝细长,多下垂。分布于我国 黄河、长江 流域以及 广东、广西、云南 等地平原、沙地及盐碱地。枝干可编制箩筐,嫩枝和叶可入药,性平味甘咸,能透发痧疹。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柽柳》。
引《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国出玉,多葭苇,檉柳、胡桐、白草。”
《新唐书·吐蕃传下》:“河之西南,地如砥,原野秀沃,夹河多檉柳。”
国语辞典
柽柳[ chēng liǔ ]
⒈ 植物名。柽柳科柽柳属,落叶乔木。高约四公尺,枝条纤弱下垂。叶狭长,披针形如鳞片状,呈浅蓝绿色。夏秋两季开粉红色花,有时一年可开三次,故又名「三春柳」。种子有丝状毛,能适应碱性土壤,河岸湿地或高原旱地都能生长,也称为「河柳」、「旱柳」。因状如人形,又名「人柳」。
分字解释
※ "柽柳"的意思解释、柽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柽柳群落是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重要的荒漠河岸林,有河滩和沙地两个亚群系。
2、类似柽柳的一种欧亚灌木。
3、实验表明,戈壁滩上一棵柽柳便会如同一位孤胆战士,一年能拦截流沙2500立方米。
4、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
5、龙王庙里保留的一块石碑上清晰地记载,皂河火神庙由官方重建于康熙四十九年,由此可以推测这一棵柽柳的年龄大概在300多岁。
6、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布于我国的4属30种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
7、甘蒙柽柳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萌发力强、耐干旱、耐盐碱。
8、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植物学专家何飞介绍,疏花柏枝属柽柳科及水柏枝属,为常绿灌木,冬季开花,根系发达且多生长在湿地、沼泽。
9、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额济纳绿洲柽柳种群蒸散进行测定。
10、柽柳又名三春柳,被誉为“碱地之宝”,是观赏之佳卉。
11、柽柳群落是额济纳绿洲面积最大的群落类型,因而也是阻止、延缓绿洲沙漠化的最后防线,应注意保护和抚育。
12、若物种选择柽柳,成活率不高,但可采用容器储水植苗的方法提高成活率。
13、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时,盆栽刚毛柽柳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开始瓦解,推断此时刚毛柽柳已受到较重的干旱胁迫。
14、柽柳抗旱、耐盐能力强,因此是进行耐盐碱机理研究的良好材料,但目前,有关柽柳耐盐碱的分子机理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15、、崔木土等区域,分布有零星的裸果木、红砂、柽柳、白刺及合头黎等灌木树种,覆盖度在10%左右,人烟稀少,多为未利用的流动沙地、戈壁滩和风蚀残丘。
16、实验表明,戈壁滩上一棵柽柳便会如同一位孤胆战士(造 句网),一年能拦截流沙2500立方米。
17、柽柳一年三次开花,又名“三春柳”,是一种抗盐碱、耐旱涝、抵贫瘠,改良土壤,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18、在活动团体及联邦政府生物学家想要做出补救前,这里的原生植物已让位给具有侵略性的柽柳,本就濒临危及的鱼类更是到了绝种的边缘。
19、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观察了柽柳的受精作用。
20、此为多枝柽柳冠下枯枝落叶与土壤的一部分,尖端白色结晶为盐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