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

词语解释
郑卫[ zhèng wèi ]
⒈ 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
⒉ 指郑卫二国的音乐。
⒊ 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
⒋ 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
引《楚辞·招魂》:“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⒉ 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引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琴亦不改声。”
⒊ 指《诗经》中 郑国、卫国 的民间歌诗。
引清 汪熷 《<长生殿>序》:“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⒋ 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引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城外艰苦逾 唐 魏。”
分字解释
※ "郑卫"的意思解释、郑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君子看来,它已经失去了乐表达人情的初衷,郑卫之声、桑间之音,都是乱国之君的所好。
2、晚唐五代的郑卫之音,流靡之变太低俗,南唐君臣的 亡国之音 太哀伤,都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气氛。
3、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4、“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5、晚唐五代的郑卫之音、流靡之变太低俗,南唐君臣的亡国之音太哀伤,都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气氛。
6、新锐导演王鹤钧,主演杜志国、郑卫莉、于又川、张哲人、何桂镁、韩博等众多剧组主创悉数到场,受到现场媒体和万余名观众的热捧。
7、我聆听博物馆小姐们用以弹奏几曲,有黄钟大吕之声,也有所谓“郑卫之声”的俗乐。
8、“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9、雅乐即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舞蹈,形成于西周初年,与代表民间俗乐的“郑卫之音”相对应。
10、尤勇、李幼斌、杜志国、何政军、郑卫莉、萨日娜将加盟演出。
11、使天人晏安,草木蕃殖;六宫斥其珠玉,百姓乐于耕织;寝郑卫之声,却靡曼之色。
12、“郑卫之音”问题研究综述陈宗花黄河,生命的歌王小路5孟云飞文艺评论。
13、该片汇集了卢奇、唐国强、宋晓英、安荣生、郑卫莉等实力派演员,讲述了一代伟人邓*平落难江西并重新崛起的传奇经历。
14、“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15、“鲁、卫是兄弟之国,卫国政治平稳,文化上有郑卫之音,经济上陶卫并称,都比较发达。
16、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声”,更是作为一代新音乐的代表,使听者“乐此不倦”。
17、相传战国时魏国统治者魏文侯,就抱怨过“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18、影片由马少骅、唐国强、刘劲、宋晓英、尚铁龙、郑卫莉、许歌等主演,预计年底与观众见面。
19、前8集由实力派演员张晞临、王琳、刘涛和郑卫莉领衔,走传统家庭伦理剧的套路。
20、昨日,新京报独家披露,云南省巧家县发改局副局长郑卫建被指扇女医生耳光,警方介入调查。
相关词语
- zhèng yì郑驿
- xīn zhèng sòng新郑讼
- zhèng zhōu郑州
- zhèng dàn郑旦
- xiān zhèng先郑
- fú zhèng服郑
- zhèng tú郑图
- zhèng qú郑渠
- chéng zhèng程郑
- zhèng jiǎ郑贾
- zhèng shì dào郑事道
- pǐ zhèng匹郑
- zhèng zhèn yáo郑振瑶
- zhèng xī郑锡
- zhèng zhèn duó郑振铎
- zhèng gōng xiāng郑公乡
- zhèng kǒu郑口
- zhèng mián郑绵
- zhèng sī nóng郑司农
- zhèng cǎo郑草
- kuāng wèi匡卫
- mén wèi门卫
- chéng wèi城卫
- sēn wèi森卫
- róng wèi荣卫
- jiāng wèi将卫
- liè wèi列卫
- èr wèi二卫
- jǐn wèi谨卫
- dù wèi杜卫
- wèi dào卫道
- fáng wèi防卫
- fān wèi藩卫
- wèi róng卫绒
- hù wèi户卫
- bái wèi白卫
- bì wèi庇卫
- jìn wèi禁卫
- wèi shì卫视
- sān wèi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