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

烦渴


拼音fán kě
注音ㄈㄢˊ ㄎㄜˇ

繁体煩渴

烦渴

词语解释

烦渴[ fán kě ]

⒈  烦躁干渴。

引证解释

⒈  烦躁干渴。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一来是鞍马上困倦,二来是腹内烦渴。”

分字解释


※ "烦渴"的意思解释、烦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并且具有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控制其饮水量、缓解烦渴症状的作用。

2、饮食障碍:表现为贪食、烦渴及多饮,少数食欲减退。

3、梨果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4、石榴: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

5、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6、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7、生藕性寒,甘凉入胃,能清热润肺、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

8、热病烦渴, 胃热呕吐, 噎膈, 反胃, 肺痿, 肺痈;

9、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

10、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11、阴虚生内热,体内虚火旺盛,阴液受到内火灼伤,人就感觉到烦渴喜饮,并伴有尿浊而黄、舌红苔薄黄。

12、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13、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

14、绿豆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心、胃热盛及痈肿、丹毒等证,对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饮服绿豆,均有解救作用。

15、建议膳食中每天多加一个梨,梨的果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伤津烦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

16、《本草从新》言其“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17、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18、梨的果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