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不调的成语故事


琴瑟不调

拼音qín sè bù tiáo

基本解释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出处《汉书 礼乐志》:“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暂未找到成语琴瑟不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琴瑟不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死灰复燃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披毛戴角 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骈肩迭迹
巨细无遗 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
畎亩之中 战国·宋·庄周《庄子·让壬》:“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
尊卑有序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下》:“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一笑一颦 茅盾《子夜》十:“大客厅上有几个人,都屏息侧立,在伺察吴荪甫的一笑一颦。”
无如之何 《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灿烂夺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1卷:“梦见天上五色云霞,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