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抽簪的成语故事


散发抽簪

拼音sàn fà chōu zān

基本解释簪:绾头发的首饰。抽掉簪子,散开头发。指弃官隐居,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出处三国·魏·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暂未找到成语散发抽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散发抽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众散亲离 《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不知所云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扶弱抑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鲽离鹣背
重修旧好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五章:“秀云不愿改嫁到耳鼓山去,这就是一个最好的重修旧好的时机。”
眷红偎翠 宋 柳永《内家娇》词:“处处踏青斗草,人人眷红偎翠。”
临机辄断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婉言谢绝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幸亏英相罗士勃雷婉言谢绝,否则一个女儿受了两家茶,不特破坏垂成的和局,而且丧失大信。”
政乱于内
立地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