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履决踵的成语故事


纳履决踵

拼音nà lǚ jué zhǒng

基本解释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暂未找到成语纳履决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纳履决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飞刍挽粟 东汉 班固《汉书 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见利思义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中书君 宋·苏轼《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虎口拔牙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前车可鉴 《清史稿 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可鉴。”
且战且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
神来气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起初沈将仕神来气旺,胜采便跟着他走,所以连掷连赢。”
上栋下宇
横行公子
三尺童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