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基本解释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暂未找到成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福寿绵绵 |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则愿的哥哥福寿绵绵,松柏齐肩者。” |
过则勿惮改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
经武纬文 | 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
在所不惜 |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
孔席不暖 |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先事虑事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捷,捷则事忧成。” |
没日没夜 | 冰心《姑姑》:“我希望她遇见一位煞神般的婆婆,没日没夜的支使欺负她,才给我出这口气!” |
昭如日星 | |
三折之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分,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 |
食指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