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的成语故事


格格不入

拼音gé gé bù rù

基本解释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出处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暂未找到成语格格不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格格不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安富恤穷 《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畏影避迹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人心齐,泰山移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果于自信 《列子·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沃野千里 《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饱餐一顿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方枘圜凿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捉生替死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著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重赏甘饵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
有如皦日